张颐武:周小平的意义

18.10.2014  18:10

  从《不要辜负我们的时代》开始,周小平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思考自己、时代和中国的命运。这些文章引发了互联网上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在今天中国舆论场复杂的环境中,周小平作为一个年轻的80后的表达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现象。

  他的真正年轻化的“互联网思维”表达在文风上的展现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一是从感性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自我的感觉出发。二是文笔生动适应互联网的写作方式,联想丰富,表达活泼没有高头讲章,长篇大论。这些都为他赢得了读者。

  这是一个瘦弱的中国年轻人,但他却表现出很坚强的意志力和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表达自己的能力,文章有着独到的风格和力量。他充满着来自个人经验的对于互联网上年轻人的真切的感受,因为他自己就是他们中间的一员。他们在中国今天的发展中,一面有自己的梦想和期待,一面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扰。他们虽然摆脱了前几代人曾经经历的动荡和贫困,却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困扰,有自己的诸多“完成不足”的苦闷和“实现不足”的感慨。周小平正是由于是和这一代人一同成长,所以能够表达出他们的所思所想,为超越和走出这些苦闷和感慨提供了来自他自己的见证和参照。周小平并不代表谁,他只是把他个人对时代的看法坦诚地表达出来,但这表达却也是许多普普通通的中国年轻人的心声。

  周小平的文章最重要的特点是他对中国的认同,这也是引起诸多年轻人共鸣的最关键方面。他其实是找到了中国“沉默的大多数”的共同情感和选择。这种认同是文化和情感的归属,但更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在这里他有两个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