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家:张贤良作品写右派生活达到无与伦比深度
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上官云)27日中午,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8岁,引发一片哀悼之声。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难掩悲伤之情,他透露,张贤亮辞世前已患有癌症,创作也因此减少。提及张贤亮的文学成就,白烨毫不讳言的表示“反映‘右派生活’,他的作品或可称达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深度;由性和情入手,写出当时人物精神世界的荒凉、饥渴”。
人物印象:幽默豁达有风度 讨女性喜欢
1936年出生于南京的张贤亮祖籍江苏盱眙,1955年后定居宁夏。曾著有《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些作品在当时便产生重大影响,张贤亮也因此成名。著名女作家徐小斌对他的作品便颇为赞赏,并曾与其有过数面之缘。
“我曾经在第六届作代会上见过张贤亮先生。那天他穿着一身缎子唐装,绣着大幅的花儿,刚好坐在我们前排。”徐小斌这样对记者回忆当时的情形。虽然未能多有交谈,但那次的会面也给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们一些年轻作家都站在后面。瞧着张老师的样子蛮精神,跟老作家互相开着玩笑,十分开朗。”
与徐小斌不同,白烨与张贤亮则极为熟悉。有时张贤亮来到北京,白烨常会前去探望:“我也是从微信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张贤亮身患癌症多年,作品写的也少了许多。在那一代作家中,他比较容易打交道,也很讨女性喜欢,约略一米八五的身高,很有风度。”
在外人看来,张贤亮是著名作家,略给人严肃之感。但在白烨眼中,张贤亮则是一个豁达幽默、爱开玩笑的好朋友。他告诉记者:“作家铁凝有一部很有名的作品《大浴女》,有一次吃饭,我就开玩笑吓唬他:《大浴女》把你写成男主人公了。”
吃了一惊的张贤亮赶紧询问详情。白烨当时则笑着告诉他,那个角色基本还是个正面人物:“他说你快给我找本书来,后来我便如约送了他一本。因为了解他随和睿智的性格,所以虽然我比他小,但也敢跟他开玩笑。”
“还有一次在北京,他写两幅字挂在宾馆墙上。我去看他,他询问我两幅字水平如何。”白烨开始颇有为难:字写的不能说很好,又不能说不好(毕竟刚开始练),“我就开玩笑:你这个字,搁在桌子上不错,挂在墙上就‘差点儿事儿’,他还有些不高兴,其实就是个性情中人。”
文学成就:反映“右派”生活达到无与伦比的深度
除了《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传世作品,张贤亮还有数十部颇具影响力的作品,不少被译为多国文字出版。早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张贤亮即开始文学创作,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但或许正是因为患病的原因,张贤亮后期很少再进行创作。
在白烨看来,张贤亮与王蒙有着相同的经历,作品也在“伤痕文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描写右派生活,二者创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但张贤亮跟别人不一样。他的文字中对那种在政治坎坷中人性的审视比较细腻、深入,尤其反映了右派生活以及那个时候(人们)身心的痛苦,从这个角度说,他的(作品)可能是达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深度。”白烨评价道,“如果要了解这段历史,最好的方式便是就是了解张贤亮的作品。”
“比如《绿化树》便是根据张贤亮自身的经历写成,堪称心血之作。”白烨认为,《绿化树》在爱情上的描写是很成功的,写出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在当时的爱情中暗含的悲情:在政治上被抛弃,爱情变成唯一的港湾。
提及近年来对张贤亮作品中对“性”、“欲望”描写的一些争议,白烨坦言,有争议是因为张贤亮更加真实放达,不“收”:“这大概是性格问题。一般人描写‘反右’经历会有些回避,但他不是。而是在作品中由性和情入手,写出当时人物精神世界的荒凉、饥渴。这也恰恰是他的独到之处。”
人物简介
张贤亮,男,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1936年12月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1955年后定居宁夏。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他创办的银川镇北堡西部影城曾是《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作品拍摄基地。
张贤亮早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 长达22年。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