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禹:年轻人平抑浮躁之心 应多接触传统文化

04.09.2014  23:22

    新华网福州9月4日电(记者 谢丹)近日,福建省政协民族宗教工作学习研讨班在榕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受邀为学员授课。期间,张继禹接受新华网福建频道的专访,就热点事件分享了他的独特见解。

     批寺庙道观承包现象:呼吁政府加大整治力度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被承包的现象。对于此类现象,张继禹表示非常反感,并呼吁政府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整治力度,真正使得这种现象得到纠正。

    张继禹说,宗教场所被承包,这是佛教、道教等都特别反对的,寺庙、道观被承包了就意味着并非是佛教、道教在开展活动,而是一些人借庙宇的名义去谋求私利,这是佛、道教等所不能容忍的,这些行为败坏了佛、道教的名声。

    “大家来到庙宇,就是希望祈求自己的愿望,寻找心灵的安定。” 张继禹说,庙宇应该营造清静、庄严、神圣的环境,这样的文化氛围给人们带来一种宁静,让心情、精神得到好的抚慰。而庙宇被承包后,就一味地让人们花钱,“宗教本来就不应该与收益相关。”张继禹说,承包行为不仅违背了宗教的初衷,也误导了人们对宗教的认识。

    张继禹告诉记者,去年,国家宗教局牵头颁布了一个文件,政府出面进行整顿。从目前来看应该是有了好的进展,“这次我去泰山,原来被承包的玉皇宫、青帝宫,现在承包者已经退出去,停止了相关活动。”张继禹说,不过,在这方面还需要政府加大整顿力度,真正使这种现象得到纠正。

     谈医患纠纷:发扬孙思邈大医精神

    当前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张继禹也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见解。他介绍,医务工作人员可以从孙思邈祖师的大医精神中吸收营养,这对于缓解医患关系或有帮助。

    张继禹说,孙思邈的大医精神有三个方面的体现,首先是医生要抱有恻隐之心,要抱着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大慈之心;其次是作为医生,要不分亲疏、不分老少、不分贫富,没有分别心地对待患者;第三是医生治病救人,不要过多计较自己的得失、苦乐,要怀有同情心,一心救治病人。

    “从现代管理的角度来讲,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也很重要,但我觉得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神是很重要的,对缓解医患关系很有帮助。”张继禹介绍,医生除了具备高超的医术外,更应强调医德,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品德。

    作为患者或者家属,也要体谅、理解、尊重医生,这样才有助于双方更好地沟通。

     谈社会风气:年轻人应多接触一些传统文化

    工作的繁忙,生活的压力……这些都让许多人感到社会太过浮躁,对此,张继禹也给年轻人一些建议,“年轻人可以多接触一些传统文化,从中得到滋养,让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过得更从容、更自在、更加有质量。

    张继禹说,浮躁是一种社会现象,要克服浮躁,从自身来讲要增加文化修养,“对我看来,道家文化就是特别能让人清静的文化。”张继禹说,比如说“宁静致远”、“简以修心”,寥寥数字,但要去领悟其中的深意。“年轻人要打拼,但如何面对名利财富,需要更多的修养。”张继禹说,年轻人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把这些修养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不要过于追求外在物质的东西,回归简朴。“并非奢侈的生活才有益于生命,简朴一点更有益于生命。”张继禹说,多接触一些传统文化,修身养性,对平抑我们浮躁的心是有帮助的。

    人物名片:

    张继禹,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汉文成留侯张良后裔。中国道教创始人,“嗣汉天师”张道陵第六十五代裔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