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张杂谷在十年九旱之地飘香

27.11.2017  21:20

   中国气象报记者 黄文燕 通讯员 官景得

  “今年的谷子收成好。”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头营镇大北山村的撒玉龙这些天笑得格外开怀。这个秋天,除了头营镇以外,红寺堡、韦州、同心等地的谷子地,也都呈现出一片热闹忙碌的收获景象。

  这些地方种的不是传统谷子,而是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宁夏气科所)推广的耐旱高产作物——张杂谷。这也是自治区气象局全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选种:让张杂谷“脱颖而出

  提到张杂谷,不得不提一个人——刘静,他是宁夏气科所农业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是张杂谷宁夏气候适应性引种技术的开拓者。在他办公室的一角堆着两个大麻袋,里面装的全是谷穗。“你看看这谷穗,长得多好。”拿起一串一尺多长、结满谷子的谷穗,刘静的眼里满是骄傲。

  要想在十年九旱的黄土高原上发展农业,不仅要找到耐旱、高产、经济效益好的作物,更需要通过气候适应性研究,做好农作物品种的精细气候区划,总结提炼出一套因地制宜的农业气象实用技术。

  2009年,刘静带领的科研团队与宁夏农林科学院植保所先后试种了40多个品种的作物,最终筛选出张杂谷5号、13号等几个适合宁夏气候条件的品种,产量是传统谷子的两倍到三倍。2011年,宁夏中南部地区旱情严重,同心、韦州等不少地方的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而当地的张杂谷不但没有受到旱情影响,反而迎来了大丰收。有灌溉条件的张杂谷每亩产量达800斤,没有灌溉条件的每亩产量也在500斤左右。

  产量有保证,也就意味着面对同样条件的一块地,农民能有更多的收入。

  “水浇地适合种5号、10号品种,旱地适合种3号、13号、19号品种,其中3号和19号最耐旱。”如今,提起张杂谷的各个品种,刘静如数家珍,“5号和10号品质最好,但是10号需要的热量高,适合在同心以北种;5号稍好一点,固原以北可以覆膜种植。”团队根据不同品种所需的积温、需水量等指标,在宁夏由南至北的七个地区完成了适宜种植的张杂谷品种精细气候区划。

   研究:引张杂谷“入乡随俗

  张杂谷虽高产耐旱,但想要引种,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刘静与科研团队详细研究了张杂谷各个品种在不同区域生长发育期所需的热量、水分及光照、温度等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并找到了解决办法。

  项目开始之初,科研人员几乎每周末都要下乡取样、做试验。在谷子生长关键期,常常是接到种植户一个电话,科研人员就赶紧到村里查看谷子出了什么问题。种植推广几年下来,已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技术体系。

  针对传统谷子4月下旬播种,5月易受寒潮天气影响的问题,刘静仔细研究了积温指标和气候资料,把张杂谷的适宜播种期推迟到5月上中旬,不仅避免张杂谷在出苗期受冻,也使抽穗期成功躲过了7月的高温干旱多发期。另外,不同地区的具体适播期也有所不同。今年韦州的张杂谷在5月15日播种,而固原是在5月5日。

  随着张杂谷在各地试种屡获成功,刘静对研究出的张杂谷全程气象服务技术也越来越有信心。谷子的田间管理需要精细化气象服务,网格预报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的预报可以精准到几小时下多少毫米,这为当地农民在农事关键期进行施肥、除草、灌水、病虫害防治和气象灾害防御等工作提供了准确依据。此外,当地气象部门还提供了一整套气象适用技术与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为张杂谷在宁夏落地生根提供保障。

   指导:带张杂谷“进村入户

  每年在谷子生长关键期,刘静都要跑遍张杂谷推广种植的村子。只有亲眼看到谷子在全程气象跟踪服务下长得好,他心里才踏实。

  如今,刘静不仅要看,还要给各地农民讲课。培训后,他把自己的手机号发给村民,让大家在种植过程中遇到问题随时联系他。

  为了让农民及时掌握在不同时期、不同气象条件下应该从事什么农事活动,刘静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在了一本小册子上。“只有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能给百姓带来实惠的成果,我们的科研工作才有价值。”他说。

  宁夏气科所的马力文说:“刘老师给农民发的气象服务信息都很通俗,特别接地气。

  “大风过后,抓紧整地,播种张杂谷;5月2日至3日的降雨渗透深度是一到两个手指,能满足出苗需求。看土壤水分够不够,可以抓一把5厘米深的土捏紧,从1米高处松手让土落到地面,如果没有完全散开,就适合播种。

  固原市原州区新星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陆小军以前是做杂粮经销的,完全不懂种地。今年,他在刘静指导下种的1000亩张杂谷喜获丰收,仅张杂谷这一项就为合作社带来了94万元的纯收入。

  如今,每到收获季节,连片的谷子就像金黄色的地毯,沉甸甸的谷穗迎风飘荡。气象工作者用科技的力量,让这片十年九旱的黄土地飘起了阵阵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