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留住“年味儿”
年终岁末,又到了一年一度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过年,既是中国的传统,也是大家一年到头,齐聚一堂的时刻。在此,除了应该送上最真挚的祝福之外,还应该积极地弘扬传统文化,让在没有鞭炮声的新年中,依然能够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在全国各地,都无一例外地有禁止或者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这一规定在社会中引来了一些质疑声:“不放鞭炮,还有年味儿吗?”这样的质疑声是最明显的。众所周知,过年燃放鞭炮,早已是多年的传统,已经成为“年味儿”的重要组成。但是,“年味儿”就只有放鞭炮吗?不放鞭炮就没有“年味儿”了吗?
“年味儿”,顾名思义,就是过年的味道和感觉。其实,这个词本身就是很感性的。味道和感觉,也是因人而异,见仁见智。但是,真正能够体现过年“年味儿”的,不仅是响亮的鞭炮声,而是那些承载着中国过年传统的文化。那些才是真正能够历久弥新、留住“年味儿”亘古不变的事物。
众所周知,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在过年方面的传统文化,中国人其实有很多。南方人吃汤圆、北方人吃饺子、吃腊八饭、贴春联……。还有很多地方在过年更有着鲜明特色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应该在新春佳节中得到最大程度地弘扬与传承,才能够让过年真正有“年味儿”。
一方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活动得以弘扬。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但是精神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是,部分公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依然显得较为匮乏。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仅是指的物质上的需要,精神上的需要依然不可缺少。只有开展更多的文化活动, 才会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多姿多彩,才会让我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其中指的弘扬的传统文化也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每一个人。这就是文化活动的意义。因此,需要在很多的基层、社区等开展自编自演的“春晚”、传统才艺表演与展示等能够传递出“年味儿”的文化活动。
另一方面,文化场馆要发挥宣传与引导的作用。“年味儿”需要传统文化的不断弘扬,而传统文化的弘扬,也并非仅仅是生动活泼般的载歌载舞,阅读也是其中重要的载体之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钥匙”。中国很多关于过年的传统文化,似乎逐渐“消逝”在了当代人的脑海中,如何才能够了解和懂得更多的传统文化常识?这就需要阅读。因此,对于过年传统文化的弘扬,文化场馆,应该积极加强相关的宣传,让当代人更多了解中国过年的各种文化,引导更多市民在新时代的今天,如何让过年更有意义,留住“年味儿”。
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文化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地滋润和丰富。中国年经历了几千年的洗礼,形式上早已“改头换面”,但是,变不掉的是中国人的过年情结,中国年的“年味儿”。弘扬传统文化,留住“年味儿”,这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莆田文明网 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