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引进来闽企走出去 福建打造“海上丝路”新平台

23.06.2014  12:21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祥地,福建泉州港、福州港和漳州港在不同时期对“海上丝绸之路”发挥过重要作用,如今又成为福建搭建新海上丝绸之路产业新载体、新平台的重要基础。

6月,记者随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进车间、入港口、看项目,10天时间,行程超过5000公里,考察项目近百个,真切地感受到福建各地依托优势产业,抢抓机遇,再造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新辉煌的高昂热情。

这种超薄玻璃要经过反复冲洗、晾干后才能贴膜,水的洁净度至关重要。它的光学电导率是衡量水洁净度的重要指标,数值越低说明水质越好。”在福建北部顺昌县的欧浦登集团生产线旁,董事长卢璋指着手中一片薄如蝉翼的液晶面板说,这种全球最薄的0.7毫米液晶面板在贴膜时需要使用“最洁净的水”,他用了几年的时间寻找这种优质水源,最终在有着“福建绿肺”之称的顺昌县找到了。

类似欧浦登这样的事例在福建还有很多。“以往产业集中在沿海,山区受交通制约发展相对滞后。如今,山区的青山绿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却成为今天许多科技型产业的首选。”南平市委书记裴金佳说,一些出口型企业为了满足产品对环境的严苛需求,开始把环境作为选址首要考虑的因素。这些年南平市引进的项目中,此类产业占比很大。产品在这里生产,通过沿海便捷的海上运输出口,企业成本并没有增加,利润却大幅度增长。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利好正在向山区辐射和延伸。

借助新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进,石狮市的传统纺织服装产业也在以全新姿态迎接转型和升级。“星期yi服饰创意博览园”是当地几家知名企业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开展的合作项目。“石狮的纺织产品有很大比例出口到东南亚和中东、欧洲地区,传统型产品对市场敏感度很高,受海外经济因素影响很大。因此,以创新求生存、以创意求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的不二选择。”石狮市委书记张永宁说,过去一件出口的童装每件利润只有一二美元,现在经过知名设计师加以提升后,利润能翻三四倍。企业看到了好处,在创新上越来越舍得投入。

在福州举行的“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是一个专为产学研合作搭建的转化对接平台。经过12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海内外项目、技术、资本、人才的重要对接载体和福建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加速器。“这是一项国际领先的玻璃镀层技术,它能使玻璃在夏天隔挡热量,在冬天吸收热能,保证室内冬暖夏凉,很符合节能减排的需求。”澳大利亚华裔科学家、皇家澳大利亚化学会院士、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材料科学与工程分部高级主管卫钢这次带来了他从事超分子化学研究30年的成果。

对福建来说,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意味着进一步打开大门,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推动企业创新,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沿海的技术和人才、资金优势,山区的生态和环境优势,将沿海和山区的产业串成珍珠,织成项链。”福建省南方科技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开明说。

福建省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福建省进出口总额1693.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6%;顺差436.5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9.28亿美元。东盟已成为福建第二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外资来源地和闽企“走出去”的重要地区。全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5900亿元,增幅高出GDP增幅4个百分点,占GDP的27.1%。全省在建海洋经济重大项目183个。今年2月,为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及试点新阶段工作,强化重大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福建省发改委、省海洋经济办正式印发了《2014年福建省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