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济汉 荆州助力“黄金水道”

04.08.2014  11:14

7月12日,湖北潜江高石碑镇,引江济汉工程尾端,长江水进入汉江的闸口。工程从荆州区李埠镇长江龙洲垸河段引水到潜江市高石碑镇汉江兴隆段。新京报记者侯少卿 摄

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将因为一条运河与汉江连通,这就是汉江运河。

今后,长江水将从荆州出发,沿着运河流入汉江,用长江水反哺汉江。

除输水外,这条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人工运河,还承担了主体工程没有的一个功能:通航。对于荆州来说,到底能从更便利的航运中得到多少经济效益,可能还需要时间验证,可以肯定的是,因为这条人工运河的打造,汉江和长江的互动将更为频繁,为打造理想中的“黄金水道”助力。

荆州李埠镇,土路弯弯曲曲穿村而过,颠簸十几分钟后,视野突然开阔,这里更像是水的世界,土地三面被水包围。

长江水分别从船闸和水闸两个“龙头”流入,在荆州长江大堤前汇合。一侧,长江水流入两级船闸,庞大的船闸一开一合,借助人工造成的水位差,船只陆续过闸。

另一侧,长江水从另一个通道进入,这里并排着两个巨型建筑,节制闸控制进水流量,最多可“放行”每秒500立方米的流量,而一旦遇到长江枯水,则可以启动旁侧的七大机组泵站,用抽水的方式把长江水抽上来。

通水和通船两个渠道之间的村庄,原先是在陆地上,现在则身处一个三角洲上。

工程

双渠汇一,反哺汉江

站在长江防洪的重要屏障——荆州长江大堤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引江济汉工程起点的全貌:水从左侧来,船从右侧来,穿过大堤,进入引江济汉工程的干渠,北上驶往汉江。

引江济汉工程的渠道和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并无差异,引江济汉工程通航建设指挥部工程管理处处长杨洪波介绍,引江济汉干渠从宽度、高度等标准,以及工程质量、安全保证等要求上,都是和主体工程一致的。

我们和中线主体工程是一模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多了通航功能。”杨洪波说。

曾在荆州港务局工作30多年之久的荆州船东协会会长徐振新说,交通部门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就有过在长江和汉江间打造运河的想法,当时称为“两沙运河”。但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实现。

而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带来的一个影响便是汉江水量减少。国家为此批复了引江济汉工程。

这一水利工程令汉江和长江间的航运运河计划再上议程。2009年,交通运输部批复了引江济汉通航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意结合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建设,同步实施引江济汉通航工程。

今天,围绕着引江济汉工程,有两个建设指挥部,一个是通水指挥部,一个是通航指挥部,分属水利和交通部门管理。

杨洪波介绍,通水和通航的建设同步进行,水利部门负责建造干渠、节水闸等水利设施,交通部门则负责船闸、桥梁、堤顶公路的建设。

工程将在9月26日实现通水通航,早于主体工程的调水。通水通航后,将被命名为“江汉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