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纳凉专区”体现城市管理智慧
连续40℃以上的高温,地铁站迎来了一群老朋友——地铁纳凉族。今年,杭州地铁在纳凉族较为集中的站点开辟了纳凉专区,希望通过这一举措,与纳凉市民形成一种精神默契,引导市民文明纳凉,让往年无序的纳凉场面在今年有所改观。(7月26日《杭州日报》)
夏天温度高,对于一些人来说,在开着空调的房间内纳凉是很舒服的事,但对于一些家中没有空调,或是想要节省一些电的市民或外来打工者来说,去一个有空调的地方纳凉是要紧的事,对于这些有纳凉需求的市民,该如何管理?是拒绝纳凉还是开门迎接?这考验着城市的管理智慧。
地铁纳凉,以往是反对的,因为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还存在不文明不卫生等现象,但一味地拒绝并不可能,毕竟纳凉的需求量太大,人数也挺多,地铁也是管不住的。根据以往的经验,杭州地铁1号线乔司站一直是纳凉族最为集中的站点。数据显示,2013年,乔司站迎来了纳凉高峰,有近千人涌入站内,往临平方向的1层、2层站厅全被纳凉族占据。如果将这么多市民全部拒之门外,恐怕是不可能的。既然拒绝不了,无妨开门迎客。为此,地铁集团已在乔司站各站厅层划出200多平方米的区域,专供市民临时纳凉,并且也张贴了告示,并有地铁工作人员维持秩序。 这么做,一方面表示了欢迎,允许大家前来纳凉,另一方面表示纳凉也是需要遵守规矩的,要讲文明。对此,那些前来纳凉的市民也会听从管理,服从管理。人心是肉长的,既然允许了,自然要遵守对方的规则。况且,这些文明规范也是相当必要的。谁都不喜欢纳凉结束之后,地铁一片狼籍,地上全是垃圾。很重要的一点,每一个地方前来纳凉的市民特点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沈塘桥站和凤起路站的纳凉族集中在下午出现,而庆菱路站的纳凉族多在傍晚时分聚集,多为举家纳凉,一般要待到运营结束前才陆续离开。因此,管理起来,显然要有针对性,要根据纳凉市民的特点进行管理,则更能够对症下药。
应该说,每一座城市在炎夏时季,都会开出防空洞等地方供市民纳凉,但这些纳凉场所并不能满足市民的需要,况且市民纳凉有自己的特点,也喜欢就近纳凉,因此,各城市的公共场所很有必要针对周边的市民开辟纳凉场所,并派专人进行巡逻管理,还要有相应的规定。
市民有到公共场所进行纳凉的权利,对此应该达成共识,并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而不是一味的拒绝,这也体现着城市的管理智慧。各城市也应该借鉴杭州地铁的做法,不仅不拒绝,而且还有相应的管理,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泉州市委文明办 前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