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
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是在福建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后,为破解林农利益与生态效益矛盾在全国率先开始的一项探索。今年2月,福建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福建省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方案》,明确“十三五”期间实施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面积20万亩。扣除到去年底已赎买6.7万亩,完成任务仍十分艰巨。迎难而上,探索攻坚,确保改革目标顺利实现,考验着试点县(市、区)干部的担当与智慧。
先讲一个“刀下留树”的故事。
顺昌县城以西有两座山峰,形似一个双掌相合的手掌,得名合掌岩,以“江南第一佛窟”著称。合掌岩的山顶上有一座寺庙,寺庙背后有片263亩郁郁葱葱的林子,属于当地村民。11年前,这片林子已经成熟,采伐证也办下来了。就在油锯高高举起的那一刻,被喊了停。
原来,得知林子要砍伐后,不甘树倒景亡的热心人士立即为保护这片林子而奔走。最终,由县林业局和部分爱林人士共同出资买下了这片林子。现在,林子周边,紫薇花海与参天大树交相辉映,合掌岩景区游人如织。
合掌岩“刀下留树”的故事,回想起来仍然令人深思。
随着福建生态省建设深入推进,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生态,已成为社会共识。2010年起,福建省对一些位于交通主干线、城市周边一重山、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区位的商品林实行限伐政策;2013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探索。在惊蛰后的春雨中,记者来到永安、沙县、顺昌等地,探寻这项改革的方式与路径。
破冰:生态与利益如何双赢?
按理说,不砍树是好事,可对永安市西洋镇旧街村的罗范钦来说,却想不通,因为他的一部分商品林恰恰就位于“重点生态区位”。
永安市是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本世纪初,得益于“分林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老罗通过承包林子迈上了小康之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地处永安东南部的西洋镇变化日新月异,除了鹰厦铁路,还有307、208省道以及泉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而老罗的83亩杉木林恰好就在307省道旁。眼看着马上就可以砍伐的林子成了“不动产”,老罗纳闷了:“林子是先种的,路是后开的,怎么说不能砍就不能砍了?这片林子值好几十万元,我的损失谁买单?”
在永安,像老罗这样被限伐的林子共13.7万亩。林农的苦恼也是永安市委市政府的苦恼。“不砍,林农利益受损;砍了,生态效益受损。”永安市副市长蔡清辉说。有没有一个两全之策?
事情在2013年有了转机。把重点生态区位的商品林,从林农手里赎买回来,是“绿”“利”兼得的双赢之策。当年底,一个非营利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协会应时而生,负责执行赎买和保护工作,首期目标是一年筹集3000万元赎买1万亩重点区位商品林。
赎买,得有钱,钱从哪里来?除了永安市从财政挤出的1500万元,缺口将近一半。募捐号召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出,得到了各方的热烈响应,2014年初,第一笔社会募集的资金总额高达1600万元,超出100万元。
罗范钦的杉木林按市场价被赎买了。2015年底,记者采访他时,老罗笑逐颜开,连声称好。
截至目前,永安已完成赎买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3.2万亩。越来越多的林农像老罗一样,从赎买中受益。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三月的蒙蒙细雨中,记者再见到罗范钦,他刚带着工人给林子施肥归来。林子是一片今年立春前种下的树苗,在雨水的滋润下,一派生机盎然。
去年,老罗刚为儿子在省城买房付了首付款。今年,他又投入10多万元,造了100多亩新林。“现在的政策这么好,我要多种一点,养老还要靠它们哩。”
顺民心者昌。生态保护,既要国家得绿,又要林农得利,方能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燎原:少花钱如何多办事?
刘爱国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作为沙县林业局分管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工作的副局长,刘爱国此前最发愁的就是钱不够,赎买工作难以推进。“今年一开春,来签赎买合同的林农络绎不绝,说明我们‘花小钱办大事’的路子走对了。”
刘爱国说的路子叫“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的改造提升模式”,也就是廖佳鹏口中的“三赢”模式。为什么说“三赢”?还得从老廖的经历说起。
老廖今年51岁,是虬江街道墩头村村民。由于墩头村离沙溪不到2公里,又是沙县第二水厂的所在地,2010年,全村的林子被划入重点生态区位。他于2005年承包的两片杉木林共81亩也包含在内,老廖心想“这钱打水漂了”。
2015年,沙县被确定为全省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县。这让老廖有了盼头。
刘爱国告诉记者,沙溪是闽江的主要支流,也是沙县的母亲河,沙县县城沿溪而建,加上水源地、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有14万亩。
“直接赎买,农民肯定欢迎,可财政吃不消,一亩林子的赎买价如果按4000元算,1万亩就得4000万元,单靠县财政和上级补助,肯定是不够的。”
如何花尽量少的钱办尽量多的事?沙县提出的办法是:分类施策。对处于水源地以及天然商品林采取直接赎买和定向收储,其中定向收储就是每亩给予1000元补助,并列入重点生态公益林储备库,将来林权所有者可享受生态公益林补偿金。这两种模式占试点面积的20%。
其余80%主要是人工商品林,则采取改造提升模式。也就是说,林权所有者要按照林业部门的作业设计进行择伐,单位封顶面积为45亩。采伐收入归林权所有者;同时,采伐完成后必须按照按5∶5的比例补种阔叶树和针叶树混交林,林业部门再根据成活率验收后给予1000元的补贴。
正是第三种方法,激发了老廖的积极性,他主动与林业部门签订合同。去年11月,他的两片林子共择伐了81亩,卖了40万元,扣除成本,纯收入近20万元。今年一开春,干劲十足的老廖第一个上山在择伐后的林地里种上树。“这两片林子承包期为30年,也就是说2035年之前的收益权还属于我,我会尽全力把这片林子管理好。”
“首先,满足林权所有者采伐林木的合理需求;其次,县里以1/4的价格完成了赎买的任务;第三,新一轮的补植有利于林分结构的调整优化。”改造提升,被广大沙县林农和林业干部称为“三赢”模式。
“今年1月,省里发文将沙县的改造提升模式在全省推广,并把我们此前强烈呼吁的采伐封顶面积从45亩放宽到‘小班作业’,即300亩,对于位置较偏远、采伐开路成本较高的林农是一大利好消息。”刘爱国告诉记者,今年,政策的突破让赎买工作推进显著加快,到目前,沙县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已超过3000亩,其中,采取改造提升的有1800亩。
摸石头过河。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改革并非只有一条道路。
持续:青山怎样变成金山?
“赎买的钱我们不缺。”顺昌是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可县林业局局长赖颖生却一点也不为赎买的资金发愁。
钱从哪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南平市分行的贷款共3亿元,首期6000万元3月底前到位。此外,还有县财政拨付的1000万元。除了赎买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顺昌未来6年还要再买5.6万亩杉木林。
作为贫困县,为何要去争取这贷款?凭啥能争取到这笔贷款?这还得从顺昌与杉木的渊源说起。
顺昌种植杉木历史悠久,因当地种出的杉木个大质优获评“中国杉木之乡”,杉木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是当地林农的“摇钱树”“致富树”,被广泛种植。“吃不完的浦城米,砍不完的高阳杉(高阳是顺昌的一个乡镇)”,当地这句俗语,是顺昌林业的真实写照。
可真的砍不完吗?杉木是针叶树,杉木种多了,阔叶树面积逐年萎缩。据统计,顺昌240万亩林地杉木就占106万亩,加上60万亩毛竹林,针阔比例严重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弱。杉木固土保水能力不足,如遇连日大雨,易发生地质灾害,河水变黄,所谓“有青山无绿水”。
争取这笔贷款,顺昌的目的很明确,通过科学经营,调整针阔比例,提高全县森林的综合生态效益。
既然是贷款,那就得还,顺昌怎么还呢?
“赎买后的林子将由我们接管,进行专业改造。”顺昌县国有林场场长赵刚源底气十足地说,林场下属9个分场,经营面积37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15%。虽然比例不大,但单位面积的产出往往是普通林农的数倍,成为周边林农争相学习效仿的对象。秘诀就在于通过科学集约经营,把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到极致。
记者来到位于元坑镇的顺昌国有林场曲村分场的国家战略木材储备林基地,一到山下就发现,与周边林农的纯杉木林有明显不同,这里的林子高低错落有致,有落叶树,也有常绿树。刨花楠、闽楠、翅荚木等珍贵乡土阔叶树经十来年的培育,有的树干已长到碗口粗。
据介绍,县里专门出台政策鼓励成熟林在采伐时留下天然生长的阔叶树,同时鼓励不炼山造林,告别“砍树砍光、炼山烧光”的落后方式,减少水土流失。
在半山腰,记者看到另一番景象。在一片几十米高的杉木下,套种着不少红豆杉。原来,这些杉木是以前留下来开展定向培养的大径材,一株30年的杉木大径材的蓄积量可达1立方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25%以上。而林下套种的红豆杉每亩约100株,10年左右就可以作为绿化苗木出售,每株售价在100元以上。也就是说,这种经营模式,不用砍一棵树,一个周期单靠出售绿化苗木每亩就可增加收入1万元以上。
“新的森林经营模式,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我们会根据赎买林子有针对性地开展改造。”老赵说。
青山变金山。以绿生绿,点绿成金,这是顺昌的底气所在。(记者 吴毓健 方炜杭)
【编辑姓名:张实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