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注册志愿者15万

24.12.2014  17:25

  12月19日,梅列区徐碧街道东乾社区71岁的邓菼凡,走上社区居民活动室领奖台,从社区干部手中接过“优秀志愿者”的奖状。多年来,邓菼凡不仅“自扫门前雪”,还每天坚持清扫住家周边道路、庭院卫生。在居民眼中,老邓不仅可爱而且可敬。

  在现代社会中,志愿服务是社会治理创新不可缺失的一环。如何让志愿服务全覆盖、永持续,我市在志愿服务管理方面狠下了一番功夫,这项“系统工程”深入社会各个层面,焕发出勃勃生机。

   志愿服务活力无限

  不久前,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三明电视台《一周要闻》手语主播马兰英,向台下听众讲授特殊的语言——手语。听众们呢,则是一群胸怀爱心的志愿者。

  马老师以理论讲解、示范、操作等方式,由浅入深地向志愿者骨干们讲授了文明礼貌用语、日常用语、称谓、数字等手语。志愿者一边看,一边使用手语进行练习,并互动交流,认真“比划”,熟练掌握“我是志愿者”“你好”“谢谢”“你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忙吗?”等工作手语。

  在城市的一隅,网络文明传播优秀志愿者梅列区列东街道高岩社区的徐婷,泰宁一中的江小安结合自己从事网络文明传播工作的实际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网络文明传播的技巧和心得;市网络文明传播联络员从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的主要职责、联络方式、工作平台,以及如何利用博客、微博传播文明等方面作了进一步讲解;培训班还邀请了腾讯大闽网新闻责任编辑李文铠讲解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兴媒体使用技巧。

  2013年3月以来,三明市区活跃着一支队伍,每个清晨与傍晚,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他们一直坚守在公交站点、交通路口、重点路段,头戴红帽,身穿马夹,手举小旗,口吹哨子,热情引导乘客排队乘车、行人安全过马路。这是一支公共文明引导员志愿者队伍。市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成员单位、35个志愿者分会、各级文明单位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已经建立起“文明委统一领导、文明办牵头抓总、各部门合力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

  国家首个宪法日的12月4日早上,市司法局组织市区普法志愿者和法律志愿者,在梅列城市客厅广场开展了法律咨询、法治谜语竞猜、法律知识有奖问答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永安市社区志愿者到孤寡老人家,帮他们洗刷窗帘、打扫卫生、陪伴聊天;泰宁县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深入乡镇和社区空巢老人家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送上了慰问金、大米、食用油、大衣棉衣秋衣裤等;将乐县学雷锋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送上牛奶、食用油、慰问金,让老人享受到温暖生活;明溪县文明单位志愿者为空巢老人打扫卫生、量血压、测血糖、分发健康知识宣传单,还为空巢老人表演才艺;大田县以结对帮扶的形式,志愿者与空巢老人聊天,开展心灵关爱服务,送上食用油、面条、慰问金等;梅列区的学雷锋志愿者深入留守儿童家中,与他们聊天谈心,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并给他们送去大米、油等慰问品和学习用具;三元区“爱心妈妈”志愿者到三明市福利院食堂为留守儿童包饺子;利用留守儿童放假期间,永安市举办第四届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冬令营、“老少共筑中国梦·三中全会指航程”冬令营等活动;明溪县为198名留守儿童每人捐赠一个“爱心包”,赠送书籍400多册。

  这些紧跟时代潮流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志愿者工作充满活力,用爱心温暖他人。

   系统管理“利他”工程

  志愿服务是一个系统的“利他”工程。围绕完善志愿服务记录工作,我市成立了志愿服务记录工作协调小组。今年5月,省里确定首批235家志愿服务记录试点单位,其中三明31家,涉及志愿者组织、社区、学校、广场、公园、车站等多种类型,形成以市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为主,辐射周边县(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记录格局,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一步夯实基础。

  梅列区出台《志愿服务记录办法(试行)》,对记录内容标准、管理机制、操作流程等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志愿者组织、社会组织、社区、街道、政府等力量参与的“1+X”志愿服务记录制度体系,创新实行“一网一卡一簿一行”工作模式,采取线上线下两种途径同时进行注册登记,初步形成“面对面服务+记录、键对键回馈+激励”的志愿服务新模式,为记录工作全面铺开提供宝贵经验。

  目前,全市各记录机构在全国志愿者服务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中录入注册志愿者达3.5万人,注册组织181个,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公共文明引导管理工作,坚持日常督查,并在每月工作例会中,有针对性地指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同时进一步针对岗位特点,对公共文明引导员进行中期培训,重点培训哨、旗的使用,服务用语,站姿训练等。公共文明引导员、退休教师陈阿姨说:“通过多次培训,我对公共文明引导有了更深了解,我要把学到的用好,用心做好引导。

  多方重视与支持保证了志愿服务常态化。市委市政府将志愿服务纳入年度市级财政预算。市委编办批复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分别增设志愿服务科、社会工作科,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管理。市财政每年安排福彩公益金10万元,用于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市民政局从社区建设经费中拨出8万元,为志愿服务记录试点工作提供必要经费保障。

  志愿服务与群众的生活挂起钩来,人们关心的城市环境、交通秩序、环保、关爱弱势群体等,都有着志愿者为之付出的身影。有人说,志愿服务已成为三明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目前,全市有注册志愿者15.9万人,涌现出受全国表彰、坚持40年志愿服务的“陈金刚学雷锋小组”,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会长林瑞班、清流县余朋乡幸福敬老院院长黄小清、建宁县志愿者联谊会会长赖建华等一批优秀组织和个人。2012年12月,梅列区还被民政部列入全国志愿服务记录试点地区。

   动人之歌唱不完

  从不到10个人到超过1000人,6年的时间,三明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成长为三明有名的民间志愿服务队。

  “我当时被好友拉入QQ群,在群里看到大家的状态都十分活跃,就被感染了。”如今已是三明义工联会长的王桂珠2009年加入义工联,那时这支志愿服务队名叫“心连心义工联盟”。王桂珠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大家来到市儿童福利院,陪孩子们聊天包饺子,看到自己给孩子们带来欢笑,她内心感到震撼。后来,她就经常参加志愿活动,个人命运也打上了志愿服务的烙印。

  李国勇是一支志愿服务队的召集者,他说:“最开始就召集几个朋友一起去市福利院献爱心。”最初,他们的志愿服务随意性很强,几个朋友有空才去。一直到了2012年市职工心理健康协会成立后,依托这个平台,李国勇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的心愿才得以实现。

  2013年4月,三明也有了一支全公益性民间救援志愿服务队。“我们三明蓝天志愿救援服务队侧重于山地救援。”队长余斌说。这支志愿服务队成立后,志愿者们已经参与过赴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救援等活动,它已成为三明社会救援服务的生力军。

  志愿服务无处不在。市社会志愿者协会组建“协会-分会-服务队”三级志愿服务网络,下设21个直属分会、2个服务总队和12个县级分会,1998个文明单位均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全市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2200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77人,其中社工师71人、助理社工师106人。今年,全市70人通过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创历年来新高。

  社工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志愿者为社工提供人力支撑。积极推广“社工+志愿者”和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服务模式,结合学雷锋、邻里守望等主题,围绕老年群体、留守童、困难群众等重点人群和应急救援、大型赛会等重大事件活动,有针对性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志愿者选择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51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120万小时。

  “倾听你的声音,触摸心中的梦想。”从当年誉满街头的学雷锋小组,到如今日益完善的社会志愿服务,三明市社会志愿者一路走来,一路成长。大街小巷,人们听闻三明市志愿者之歌,感受着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有人说,在三明,志愿服务正逐步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志愿服务,是一首唱不完的动人之歌。(来源:三明日报)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