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新常态开创新气象 深化大改革加快现代化 ——2015年福建全省气象局长会议综述

09.02.2015  22:41

   进入早春的榕城,带着些许寒意款款进入人心,不像寒冬里那么凛冽骄横,而是伴着将渐趋回暖的气温别有一番韵致,令人期待。
   就在这期待中,福建全省气象局长会议于2月8日至9日在榕召开,与会代表们对适应新常态,加快现代化,全面提升气象服务福建跨越发展能力充满了信心。 

   鼓舞,源于对过去的肯定
   “气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重要贡献。”这是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福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给予省气象局的评价。
   省局局长董熔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在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福建省气象局全力抓好气象现代化建设、深化气象改革、做好气象趋利避害等各项工作,实现了全省气象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气象改革全面有序推进。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各项部署,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召开16次专题会深入研讨全面改革工作,下发《中共福建省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实施意见》,出台《福建省气象局关于实施加快气象服务改革发展十六条措施》等一系列实施办法,各级各部门加大宣传和实施力度。
   现代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省上下快速有效地推进省政府《关于实施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十二条措施的通知》的落实,8月底才出台的《通知》,到年底就已有6个设区市和部分县政府出台对接政策;业务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省级高性能计算机应用形成精细到乡镇的逐小时预报产品,海峡区域数值预报应用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延伸期预报(10~30天)业务化实现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无缝隙”对接;观测网现代化建设速度加快,6部风廓线雷达投入使用,三明、泉州雷达投入业务运行,宁德雷达开展安装调试,漳州雷达塔楼完成7层施工,厦门雷达启动场地建设,新增36套交通自动站、3个船舶站和部分岛屿自动站。
   趋利避害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各级气象部门充分发挥政府防指副指挥长作用,在2014年有效应对6个台风登陆或影响、23场暴雨、5次强对流以及连续性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过程;深化电力、交通、海峡航运、海洋经济等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开展城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联合发布全省50个生态旅游景区空气“清新指数”。
   为农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台湾农民创业园及示范基地等提供“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重点服务对象达9565个,较2013年增长56%;发挥“世纪之村”和12316平台、农村“六大员”作用,传递气象信息、指导为农服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835次,防雹保护面积近百万亩,增加降水近10亿立方米,有效缓解南部沿海地区夏秋连旱。
   此外,科技人才驱动发展机制不断创新,气象法治建设和科学管理进一步加强,党建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新成果。 

   信心,源于对现在的锤炼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同时,中央出台了支持福建省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福建迎来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认识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和内涵,了解和牢牢抓住福建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对于开创福建气象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工作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支撑福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需求和要求日益增多,气象事业的发展必须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可持续性、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董熔在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国气象局、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凝聚共识,抓住机遇、顺势而上,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着力推进福建省气象综合服务能力。
   适应新常态,需要坚持以提高气象事业发展质量与效益为中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气象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改革创新应对新常态挑战,努力做到好字为先,好中求快,把科学发展放在首位,以提高气象事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速度、质量、效益并进的气象现代化,在好的前提下能快则快,提高效率,让气象现代化优势和成果尽早展现出来,让气象综合服务水平提高的更快一些。
   适应新常态,需要坚持把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主要目标。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更精细的社会分工、更频繁的经济往来、更丰富的民众生活,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级气象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努力挖掘气象保障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服务潜力,不断开拓气象服务新领域,坚持不懈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和专业化的气象服务,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
   适应新常态,需要坚持把统筹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改革创新作为重要抓手。新常态下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就要大力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努力建设福建特色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服务体系和法治体系;就要重点抓好气象服务体制改革,统筹推进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和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就要下大力气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不断驱动气象事业向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转变。
   适应新常态,需要坚持把强化法治建设和作风建设作为基本保障。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思维,积极推进构建气象事业发展的法律规范体系,把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财政保障等方面的责任和气象部门履行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等职能制度化、法治化。同时,随着气象改革、气象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必将会触碰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格局,只有坚持良好的作风和昂扬的状态,切实做到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拿出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攻克难关,解决难题,抓好落实。

   期待,源于对未来的追求
   “适应新常态的‘四个坚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做好今年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
   “全面深化气象改革中,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是重点。改革不能‘等’命令,而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去探索,结合本地实际去寻求措施。
   “服务产品对预报产品具有依赖性,但是预报产品不能去替代服务产品,预报产品要经过再加工才能成为服务产品。社会各领域很广,服务产品多样化,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专业气象服务队伍,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专业服务产品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气象服务市场具有一定规律性,规律是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运用好这种规律,不能错过机遇,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气象现代化的建设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很重要的环节。营造好的环境,可以把‘人’变成‘人才’,相反,没有足够的环境下,‘人才’中的‘才’字也就会消失。
   ……
   围绕本次全省局长会议的工作报告,与会代表们分5个小组进行讨论,对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气象服务和人才管理、防雷资源整合等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攻坚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2015年的工作至关重要。福建省气象局将坚持以提高气象事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法治建设,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全面提升气象趋利避害等综合服务能力,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做出积极贡献。(局办、宣科中心汤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