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十三五”民政事业规划:建设1000个自然灾害避灾场所示范点
东南网5月20日讯 “十三五”期间,福建将建设1000个自然灾害避灾场所示范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达到4.5万人……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专项规划》,规划对我省今后五年的民政公共服务,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加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在加强加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方面,《规划》提出,实施基层防灾减灾示范工程,建设1000个自然灾害避灾场所示范点,创建20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一批基层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示范点。建设自然灾害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救灾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开设防灾减灾公众信息网,推动跨部门减灾救灾信息集成与互联互通,统一灾情信息发布。加强减灾救灾政策研究制定,出台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管理办法、救灾捐赠管理办法、救灾物资管理办法、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指导意见,修订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推进闽台减灾救灾交流合作。
超九成的城镇社区要建养老服务设施
《规划》明确,城市低保标准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36%-42%确定;省定农村低保标准每年提高350元,“十三五”末实现与国定扶贫标准相衔接;力争全省50%以上县(市、区)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到2020年全省建立城乡一体的特困人员供养制度。
《规划》提出,支持举办面向居家老人的家政预约、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安全援助、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服务项目,兴办或运营老年供餐、日间照料、老年活动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到“十三五”期末,全省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5张以上,90%以上的城镇社区建立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机构、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60%以上的农村社区(行政村)建立养老服务站点。基本殡葬服务更加惠民利民,城乡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实现全覆盖,全省火化率保持在99%以上,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50%。
《规划》还提到要设立省级养老投资基金,探索PPP的投融资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养老服务业。同时,推进医养结合,到“十三五”期末,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比例要达到30%以上。
开发社会工作岗位1.5万个
《规划》提出,统筹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推广“一站式”、“一门式”服务规范。加强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户口在1000户以上的社区实现每百户拥有的社区综合服务站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8%。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社区工作站,承接政府下沉到社区的公共服务职能。
农村社区建设也将持续推进。5年后,全省80%的乡镇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网格化新型管理体制全面建立,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这些工作需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撑。《规划》明确,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数要达4.5万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业水平的达5000人。同时,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在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孤残儿童服务和社会救助服务等民政领域分类设置社会工作岗位1.5万个,全省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5000人以上,每个社区配置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