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村“文化墙”要“六下功夫”

28.05.2019  21:24

  一个地方的颜值,不仅体现在高大建筑规划建设中,也体现在细节完美里,通过建设农村“文化墙”,使之成为彰显地方特色,传播先进文化,涵养乡风文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助力乡村振兴。

  在选址示范上下功夫。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工作思路,在选择试点村庄时,注重发挥试点村的典型示范引路作用,把推进“文化墙”建设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村危房改造等有机结合起来,务求“文化墙”建设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试点选在人口集聚较多、交通便利、群众乐于参与的村庄,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周边村庄。墙体选择依托现有基础,不盲目贪大求洋、铺张浪费。

  在内容丰富上下功夫。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旋律,倡导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时代主题,明确文化墙绘制内容要健康向上,形式要图文并茂。具体内容分为公民道德、文明礼仪、诚信建设、生态文明、山水风光、历史文化、和谐社会、体育健身、民风民俗等主题,内容可以涉及历史文化知识、民风民俗、典型事迹、名言警句、谚语等文化艺术作品和新农村建设、文明创建、村规民约、党风廉政、婚育新风、环境保护、科学种养等方面的宣传,以及山水、花鸟、人物、风景画等,还有宣传孝敬父母、邻里和谐的生动事例,可以说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在形式多样上下功夫。在“文化墙”的创作上突出灵活多样,广泛采取卡通画、漫画、山水画、书法、谚语、歌谣、顺口溜等多种村民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力求生动形象,让群众发自内心地喜欢“文化墙”,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各项内容紧跟新农村建设步伐,贴近农村生产生活实际,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向模范人物学习,养成讲究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新风尚。

  在作品通俗上下功夫。农村“文化墙”的受众是广大村民,考虑村民喜爱和接受程度,较好地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吸引眼球,避免出现咬文嚼字、附府风雅、晦涩难懂的画面和内容。创作人员在绘制文化墙时,由村委会牵头,走家串户探访民意,了解村民喜欢的内容,爱看的图画,从而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喜好、不同文化程度的村民,绘制出画面简洁明了、精美大方,群众易于理解、容易接受、喜闻乐见的“文化墙”,让村民从内心充分感受“文化墙”带来的熏陶和乐趣,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在风格特色下功夫。“文化墙”建设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吸引广大群众参与,根据本村的新变化、新特点、新风尚,创造性地建设“文化墙”,一些群众自编自绘创作的“文化墙”更是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有警示交通安全的、有表彰乐于助人的、有弘扬孝敬老人的…基本做到一村一典型,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一墙一阵地,有效地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文化墙”依地势而设,与自然环境、特色民居相得益彰,进一步带动了当地农家乐旅游,吸引了众多本市和外地游客前来休闲观光,产生了“文化墙”经济效应。

  在主题和谐上下功夫。紧紧抓住主题和谐这个要点,既尽量避免生硬的标语、枯燥的诗句、艳丽的图画,也尽量避免将“文化墙”作为美化村容村貌的装饰品和陪衬品,而是把“文化墙”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宣传阵地,作为倡导先进文化、营造文明乡风的有效载体。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旋律,围绕如何促进家庭和谐、邻里和谐、干群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展开,引导农民朋友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倡导文明新风尚,弘扬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风气,努力推进文明和谐良好风气。(大田县委文明办高上钗)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