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对话翟小宁:建设具有中国基因的世界一流中学

15.05.2017  02:41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是当今教育界为之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大学要世界一流,中学是否也要世界一流?世界一流中学的标准是什么,又该如何建设呢?13日上午,一场主题为“如何办好中国基础教育、建设世界一流中学”的历史性话题在福州一中新校区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福州一中校长李迅与来自全省60多位名校的校长展开热烈讨论。

   李迅:建设世界一流中学需解决好办学灵魂问题

  福州一中创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距今200年,初名“圣功书院”,谈起学校初名,现任校长李迅表示,“圣功”出自《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办教育就是办纯正的教育,教师要有正气,学校要培养正人君子般的学生。学校两百年来,都以这一办学精髓为指导,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不断提出新的行动方案,向世界一流中学迈进。世界一流中学的标准是什么?李迅表示,首先要解决好中学的办学灵魂问题,其次是解决好课程的问题。他说,课程体系是培养灵魂要素的首要基因。福州一中早已解决生存的“温饱”问题,是时候全力奔向世界一流中学。

  对于世界一流中学的标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认为,世界一流中学必须培养以德才兼备的人才为主要任务。德就是要一定培养有中国基因、中国信仰的人。他说,在生活中既要有诗和远方,也要有家和故乡,更要有祖国和母亲。其次是培养有能力的人,即培养创新型的、开放式的人才。

   优秀校友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热爱人类

  对话现场,李迅校长拿出了一张照片,照片中17个孩子全部是福州一中校友,他们为了保家卫国,全部奔赴抗日一线,并且全部为国捐躯。李迅说,正是因为福州一中人心怀中国,勇于担当的那份责任感才让他们学校一路走来。他表示,在抗战年代,共有上百名福州一中校友为国捐躯,遗憾的是,至今无法收集齐资料,让那些心怀祖国的校友载入学校的历史记忆中。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翟小宁则表示,学校有着人民大学的红色基因,也有着炎黄子孙的黄色基因。他举例说,学校的一名毕业生考入耶鲁大学后,一直从事慈善事业,到非洲难民区考察建学校,今年难民学校就将建成。学校同学这种胸怀天下,放眼世界,热爱人类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互联网+教育时代到来,教育本质不会变

  当前互联网+科技的广泛应用,给学校的教学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两位校长都表示,面对变化,既要与时俱进也要坚守教育本质。

  翟小宁介绍说,当今网红教师的出现,VR+课堂的出现,都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将来课程教学很有可能面临融合,但是教育的本质不会变,老师对同学们的人格影响依然是衡量世界一流中学的标准之一。

  李迅校长表示,成为世界一流中学依然要坚守教育的本质。他说,早在2005年,他在学校体育教学上实施按兴趣选项目的方法。直至几年后,发现学生体质下滑。体育老师主动找到他,希望对这一教学方式要求改进,在听取老师的建议后,学校让体育课回归健身功能本身。李迅说,老师和学生独立思考、辨别、评判的能力也正是世界一流中学的评价标准之一。面对当前的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变革,他表示,当前同学遇到难题不会首先想到求助老师,而是寻找互联网,这是许多学校需要进一步解决的现实问题。他认为,老师们仅仅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工作成绩还不够,还必须要具备和同学们良好的沟通能力,让老师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

  据介绍,今年恰逢福州一中建校20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邀请两位名校校长共同探讨“办好中国基础教育、建设世界一流中学”的话题,是国内顶尖中学、乃至世界一流中学校长的一次现场案例交流课,彰显了中国基础教育自信,对于推进福建基础教育事业的更快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当天全省各地市县60多位重点中学领导到会听讲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