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召开 韩国大师在厦谈人文城市

15.11.2015  11:28
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召开 韩国大师在厦谈人文城市 - 福建之窗
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召开 韩国大师在厦谈人文城市 - 福建之窗
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召开 韩国大师在厦谈人文城市 - 福建之窗
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召开 韩国大师在厦谈人文城市 - 福建之窗
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召开 韩国大师在厦谈人文城市 - 福建之窗
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召开 韩国大师在厦谈人文城市 - 福建之窗
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召开 韩国大师在厦谈人文城市 - 福建之窗
来源: news.xmnn.cn

人居展上的“我爱厦门”绘画创作。(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人居展人潮如涌。 (本报记者 黄晓珍 摄)

人居展上的花仙子玩自拍。(本报记者 黄晓珍 摄)

观众在用太阳能充电桩充电。(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可收放的双人床家具展示。(记者 姚凡 摄)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 魏岭)如何处理好在建筑设计中对空间的运用?如何理解建筑和土地、城市的关系?如何处理建筑美学与伦理的矛盾?昨日下午的会展中心国际会议厅座无虚席,由市建设局、市规划委员会和厦门日报社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如约开启,韩国著名建筑大师承孝相以一个个经典的案例以及自己对城市和建筑的深刻解读,为现场逾600位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作为本届人居展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已成功举办四届,承孝相是历届以来首位韩国演讲嘉宾。对于承孝相这个名字,很多人其实并不陌生,知名的北京朝外SOHO、海南博鳌蓝色海岸、万科平度文化馆等项目均出自他之手,著名的长城脚下的公社设计中也有他的手笔。

  在项目分享环节,除了介绍韩国项目外,以上提及的多个中国本土项目设计思路也得到了全面的展示。承孝相用生动的图画和简洁的语言为大家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其对于空间、土地以及城市的独特理解。

  在论及“人文城市”建设理念时,从早期城市发展历史,到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的乌托邦之城,再到近代法国巴黎以及美国的圣路易斯州等在城市建筑设计上的探索,承孝相更是娓娓道来,用大量的案例和哲学式的描述为大家呈现了一堂内容丰富的教学课。

   【温馨提醒】

  今天是人居展最后一天,17:00闭馆。凭身份证进场。

   【今日看点】

  多重好礼继续送

  今天是人居展的最后一天,多种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仍将继续上演,市民参与简单互动就能赢得多重好礼。

  ●来生态环境建设成就展区公共自行车办卡点,轻松办卡又方便,到旁边的生态农庄,答对灯谜就能收获有机蔬菜一份。

  ●带着孩子来中心展区“我爱厦门”绘画活动现场,参与绘画就能获得24色彩笔。

  ●来健康生活行动成就展区,与地铁盾构机模型合影发朋友圈就有机会成为地铁开放日嘉宾,参与地铁1号线拼图就能获得拼图礼品。

  ●在绿建体验馆,把您和体验馆的合影分享至微信朋友圈,就能领个节能灯回家(每天限量)。

  【观点】

  承孝相诠释“地文美学”:
   城市规划要倾听土地的声音

轻薄便携的太阳能充电创意产品。(记者 张奇辉 摄)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袁舒琪 图/记者 王火炎)

  “城市,少一点美学,多一点伦理。”第七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策展人马希米亚诺·福克萨斯所提出的口号,贯穿了承孝相的整场演讲。其中所谓“伦理”,恰与承孝相创造并一直主张的“地文美学”遥相呼应——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正如人们的掌纹,往昔的记忆在所有土地上都保有印迹,而建筑和设计应以一种新形式的诗意语言谦逊地附着在土地印迹之上,在尽量不改变土地原貌的基础上建造新景观。

   土地有着属于自己的答案

  承孝相正是如此严谨又充满敬意地展开他的建筑实践。演讲中,他向听众展示的诸多作品,无一不流露天然去雕饰的本真设计理念,用以诠释专属于他的“地文美学”。

  曾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中国十大新建筑奇迹”之一的长城脚下的公社,最能体现承孝相的尊崇“地文”的理念。这片土地之前的地形就是台地,本身有坡度,还被很多白杨树温柔地“包围”。因此,在承孝相的设计图纸上,所有的人工元素都与原有的风景紧密相连。长城脚下的公社最终呈现5个相互关联的体量,并且从北侧的山脉自然延伸下来,建筑与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城市是一个记忆的集合体

  这样的建筑哲学,同样体现在承孝相对城市的理解上。他说,当今的建筑文化或是钟情高楼大厦,或是奇观频现,建筑师尽可能地使建筑符合模数、容易建造,另一方面又寄望于让设计易于辨认、富有特色和视觉冲击,在一座城市当中寻求象征性与特立独行。而在承孝相眼中,城市的价值并非在于纪念碑和标志性建筑,而是在大街小巷、在人们生活的细节,以及各个因素间的连接当中。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也并非要设计给普罗大众观赏的光辉形象,而是倾听土地的声音,诉说在这座城市中能够读懂的故事,“因为城市是一个记忆的集合体,没有记忆就会失去魅力。”

  德国小城哈尔堡一座小塔的故事,被承孝相用来作为演讲的终结。他说,所有的美学随着建筑体的消逝终将湮灭,重要的是承载伦理和希望的记忆,而这就是建筑最终的意义所在。

  【人物名片】

  承孝相

  1952年出生,毕业于首尔大学,他曾就读过维也纳工科大学。15年的时间拜金寿根为师,于1989年开创建筑师事务所履露斋,他是引领韩国建筑界新风气的“43集团”成员之一,也曾经为了探索新的建筑教育而参与了首尔建筑学校的设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