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02.03.2016  12:52

  记者昨日从市发改委获悉,南平市委、市政府近日印发了《南平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深化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全面提升南平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今后五年,我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任务有哪些?市发改委主任黄苏福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既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关键环节。中央、省先后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对系统构建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黄苏福说。去年12月,市委、市政府已出台《南平市贯彻落实中央、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成为我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而此次《南平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则着重细化了生态文明的制度框架,明确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措施任务也更加具体。

  《实施方案》分为10个部分,共45条,其中具体改革任务和举措38条。《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市要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个方面构成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全省前列。

  “我市的《实施方案》主要是全面部署和落实中央、省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在省上实施方案基础上,根据南平实际和需要加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任务。”黄苏福介绍。其中,武夷山作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将重点先行,探索以生态系统完整性为前提的跨区域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和特色旅游发展新模式,努力为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立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以邵武市省级“多规合一”试点城市为典型,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的具体思路,逐步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具体任务。按照省上统一部署,我市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主要成果及完成时间表,共有8大类改革制度、36项具体任务、54项主要成果,其中24项要在2016年完成,20项要在2017年完成,6项要在2018年完成,3项要在2019年完成,1项要在2020年完成。

  为把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我市将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的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协调、工作部署,研究解决重大改革事宜。具体改革任务涉及到市直17个牵头部门,他们将按照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高标准、高质量共同抓好落实。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法治。”黄苏福告诉记者,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的决定》,其中明确赋予我市地方立法权,我市将积极研究制(修)订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政策法规,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李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