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法院“三零”模式拓宽司法为民路
05.08.2014 09:15
本文来源: 法院
联调零缝隙
5月20日,在建瓯法院与建瓯市林业局林权中心共同创建的林业多元调处中心,建瓯市迪口镇苦竹村十几名村民与相邻的店村终于满意地签订了调解协议。
建瓯市是福建省面积最大、闽北地区人口最多的林业大市,也是全国闻名遐迩的“竹子之乡”。全市现有林业用地490.96万亩,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0%,林业一直是建瓯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历史原因,证林不符、证山不符问题在闽北比较常见,近两年林改山场陆续开始采伐,此类矛盾随之进入高发期。建瓯市迪口镇苦竹村十几名村民与店村因交界的帽子窠30亩林地所有权发生争议,乡政府虽然多次调解,但苦竹村和店村村民之间的矛盾仍无法化解。经多元调处中心工作人员从情、理、法多角度进行疏导,为当事人答疑解惑,纠纷最后得到了圆满解决。
建瓯法院积极探索纠纷化解新模式,将调解工作向诉前和基层延伸,形成了“无缝对接,全面延伸”的“大调解”格局。该院利用与建瓯市林业局林权中心共同创建的林业多元调处中心这一工作平台,加强与森林公安、检察院林检科的合作;结合巡回就地办案、回访考察工作机制,与林业部门、各乡镇林业站、各乡镇政府及村委会紧密联系,收集情况,分析隐患;建立法庭、山场、林业站三级联调网络,把涉林纠纷解决在始发地,化解在萌芽期。今年上半年,该院通过联调零缝隙的模式累计化解纠纷29起,涉林面积8083亩。
执行零死角
“真不敢相信,我们还能够拿到被拖欠的工资。孙法官,太谢谢你们啦。”4月16日,在该院诉讼服务中心,方女士紧紧握着孙法官的手,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被某贸易有限公司拖欠工资的方女士等15人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拖欠款。
2013年2月,方女士和14名同事被告知某贸易有限公司倒闭,老板躲债“跑路”,他们被欠薪10万余元,其中有几名农民工还是单亲妈妈,生活困难,拿着法院的判决书却拿不到钱。于是,他们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
鉴于此,承办法官将张某纳入失信“黑名单”向社会公布,依托法院“点对点”网络查控平台及司法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通过执行信息查控中心对该企业的银行存款实施动态监控。查到该公司还有部分货款在之前的供货超市未转出,该院果断予以扣留并通过上门沟通协调及与行政、金融部门横向协作,把这笔货款作为执行款发放给被欠薪员工。至此,该企业员工拿到了拖欠工资,这件难啃的“骨头案”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据介绍,该院为解决执行难问题,建成信息化执行指挥中心,狠抓“点对点”网络查控机制、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逐步实现执法行为全程留痕及现场远程指挥,使执行工作更加阳光、透明、高效,赢得公信。
服务零障碍
5月6日一大早,建瓯市小松镇法官工作室大门刚打开,几名群众就急匆匆地跑进来,情绪激动地跟法官说着自己的诉求。值班法官让他们先稳定下情绪,慢慢说,把表格填一下。
“我们这地方的人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不太懂,有了这个法官工作室,特别方便我们去咨询。”黄小春是建瓯市小松镇小松村村民,他说,村里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和纠纷,现在想解决矛盾,法官就在家门口。
让法官主动入驻矛盾集中地,贴近基层化解矛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法院关注民生、创新治理的一大举措。法官工作室采取提前介入、就地解决、诉前调解等灵活方式,可以快速、有效、妥善的将大量纠纷化解掉,既便民利民,减少当事人讼累,又公正高效,节省大量司法资源。
据悉,该院推出的“一社区一法官”、“一村一法官”将传统的“坐堂办案”变为能动的“设堂问案”, 规定法官每月驻村时间不得少于5天,到村开展工作不得少于30小时,直接将法庭司法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同时,他们印制了宣传册和便民联系卡,并建立法官便民邮箱,公开便民服务电话以及工作台账记录簿。除每月常规的现场咨询接待以外,还通过巡回审判、诉调对接、协助化解信访、法官热线等工作制度,实现多层面、全方位、多渠道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为了确保该项工作不流于形式,该院还建立专项机制,对法官驻社区驻村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今年以来,法官工作室共审结各类案件53件,得到了群众好评。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曾还彪
本文来源: 法院
05.08.2014 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