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幼儿园将竹文化融入教学

26.03.2015  14:58

  “这是毛竹笋,这是雷竹笋,这是苦竹笋……”3月20日,建瓯市实验幼儿园的操场上热闹非凡,该园的竹文化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孩子们将新鲜竹笋带到校园,参加各种与笋有关的游戏。这是该园近年来持续开展的竹文化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之一。

  建瓯是中国竹子之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竹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富,素有“金瓯宝地”、“竹海粮仓”之称。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优势?近年来,作为省级优质幼儿园的建瓯实幼先行先试,在“竹文化”特色品牌上下功夫,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把毛竹资源转化成教育资源,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劳技课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幼儿园园长张丽珠说。

  自2002年起,该园就致力于乡土教学资源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学校承担的《以幼儿发展为本,挖掘乡土资源,探索园本课程》荣获了福建省“十五”立项课题优秀成果奖;《让孩子在趣味化乡土音乐活动中成长》获全国第四届音乐年会优秀奖。

  2014年下半年,该园确立了“依托竹资源,开发竹文化”的园本课程,申报了《“”文化与领域活动的有效融合》省级课题。

  如今,“竹文化” 在校园蔚然成风。该园围绕“竹文化环境”、“竹文化特色活动”、“竹文化精神”三个主题,开展有关竹的精神、竹的知识、竹的艺术、竹的实践等方面的活动,把家乡的“”文化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活动有效融合,形成了以寻竹、咏竹、画竹、研竹、玩竹等十余个系列竹文化特色活动。竹文化渗透进了幼儿园的各个方面,如小班教学,注重生活性,培养认知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寻竹、种竹、颂竹、编竹等活动,深入了解和学习竹文化;大班教学则注重培养社会性,通过竹的精神格言收集、小报制作、主题教育等活动,寓教于乐,在实践中学习竹的精神,不断提升师生的道德品质。

  该园每年春季开展的“春笋尖尖”的主题教育活动成为竹文化活动的一大特色,该活动从建瓯地方特色童谣——《竹笋谣》入手。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童谣的内容,教师有计划、分阶段地发动家长带小朋友走到竹林,了解笋的不同生长阶段,并进行挖笋活动,让幼儿在诵童谣、看笋、挖笋等过程中,了解笋的特征。教师还将竹文化教育资源延伸到幼儿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设计了系列区角活动——科学区:笋的沉浮,笋的分类统计、笋的长短比较;美工区:写生笋、笋壳贴画,笋壳制作;表演区:童谣表演《竹笋谣》;生活区:剥笋壳、切笋、包春卷等。

  此外,该园还把竹文化与学校体育活动相结合。师生自编竹舞蹈,自创竹游戏,如踩竹高跷、跳竹竿舞、抖空竹、转竹陀螺等系列游戏活动,副园长吴茜说:“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孩子对春天里植物的喜爱与探究欲望,同时也让孩子在画春笋等艺术活动中,感受到了竹笋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叶惠平 魏剑生 杨建强)

  (闽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