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的革命红色文化为旅游发展添动力
有着“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美誉的建宁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如今,在这片鲜血染红的热土上,建宁县不断挖掘红色资源优势,有力开展红色教育,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为莲乡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追寻足迹,传承苏区红色文化
建宁,是原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地处武夷山脉中段,是由闽入赣的北大门,是福建的母亲河千里闽江的正源头。这里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这片红土地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中,有八位在建宁战斗、生活过。
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发动5次大规模“围剿”,苏区军民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指引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成功粉碎了国民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围剿”。
建宁县与五次反“围剿”紧密相联。2008年8月,“中央苏区历史地位与发展———建宁论坛”召开,国内知名党史专家明确指出:建宁是第一次反“围剿”的筹粮筹款之地,第二次反“围剿”的决胜之地,是第三次反“围剿”的准备和决策之地,是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东北战线的重要支点和指挥中心。
如何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
为了挖掘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2006年以来,建宁县投资3800多万元新建“红军颂”大型群雕和中央苏区反“围剿”陈列馆,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反映中央苏区反“围剿”历史的纪念园,真实地再现了红军五次反“围剿”等重大历史事件。
2008年,纪念园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如今,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三总部”也成为了“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省重点推介红色旅游线路。2007年该纪念园又被确定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2008年,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被中宣部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11月获评三明市首个国家4A级红色旅游景区。
巧借平台,打造红色文化阵地
不久前,建宁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师生再次来到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参观,七年级学生江建明在参观结束后,高兴地说:“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红色文化知识。”
“如今,到这里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实践基地的一门必修课。”社会实践基地校长聂德强说。
巧借平台,打造红色文化阵地。近年来,建宁县充分利用好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六一”“七一”“八一”等节假日,把领导干部、学生、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作为红色文化教育重点对象,组织他们到这里接受教育。
为进一步发挥建宁革命老区优势,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县里每年都举办以《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国防知识讲座。十多年来,每到“八一”建军节,过“军事活动日”已成为该县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制度。
如今,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央苏区反“围剿”历史纪念园,每年吸引近5万群众前往参观学习。另外,建宁县还专门划拨10万元经费,用于恢复烈士陵园的本来面貌,县民政局筹资16万元对烈士陵园道路进行路面硬化,以供后世瞻仰学习。
红色元素,为旅游产业添动力
眼下,正是建宁的赏花季,到这里的省内外游客,除了赏花,就是来一场红色经典之旅。
建宁的红色旅游呈现出红红火火的景象。“前几年比较空闲,即使在旺季,我们一天接待游客最多两三批。现在可忙啦,一天接待游客都在5批以上,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15批。”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的讲解员林晓春说。
建宁是一个偏僻的山区小县,如何加大宣传,让更多的游客走进建宁,了解建宁革命历史,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教育功能?建宁县的做法是——实行门票免费。纪念园自开放以来,参观人数日益增加,特别是结合“五一”“六一”“七一”重大节日,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来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纪念园,我们还开设了网上纪念馆。”据该园负责人曹建新介绍,网上纪念馆对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进行了全方位介绍,有建宁红军反“围剿”战争历史沿革,以及红军五次反“围剿”战争过程介绍,展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宁军民发扬革命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情景和纪念园建园以来的变化。同时,还为游客提供交通、住宿等旅游服务指南,方便那些想到纪念园实地参观的游客。
红色资源不仅具有重大政治价值、教育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品牌价值。近年来,建宁县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特别是推动红色资源与旅游产业结合。
眼下,建宁县正在重点建设西门红军莲塘,将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与莲文化相结合,对现有西门莲塘进行景观改造和设施建设,打造融居民休闲、旅游观光、莲塘保护为一体的城区主题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