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期延误令成本飞涨 高铁若“烂尾”香港伤不起

05.01.2016  10:37

(资料图片)

   工期延误令成本飞涨 争议不断致前途未卜

   高铁若“烂尾” 香港伤不起

   本报记者 王平

  港铁新任主席马时亨1月1日履新时表示,3月前要争取到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追加拨款“非常有难度”,这意味着,已建了3/4、投入数百亿港元的香港段,届时可能会“断粮”而被迫停工。

  拖3年超支200亿

  广深港高铁内地段去年底已顺利通车,全长仅26公里的香港段却在开建6年后前途未卜,个中原因不少,最直接的是“缺钱”。为什么缺钱?因为工程 预算一直在涨。6年前立项时,特区政府向立法会申请了650亿元(港币,下同),后来历经几次修改,到2014年修改为715亿元,去年又改至844亿 元,超支近200亿元。

  预算逐年上涨,最大原因是工期一再延误,初时原拟2015年通车,现在则延到2018年。因为环保人士和政治团体的抗议,高铁香港段动工起步就落后于内地;而香港段是全球首个全地底的高铁项目,据称施工难度极高,隧道钻挖工程经常遇到意外挑战,也造成工期延长。

  香港段是特区政府出资委托港铁建造,双方签署协议。港铁一再表示无法如期完工,并要求追加工程费。而特区政府要继续增拨款项,还需经立法会同意,鉴于一些反对派议员本来就持不同意见,这道槛就更加难过。

  马时亨1日表示,特区政府批出的650亿元今年6月就会用完,港铁须早3个月通知承建商是否有新拨款以继续开展工程,所以3月是“死线”,否则 工程恐怕会全面停工。他说,香港段目前已经完工77%,有信心于2018年第三季落成,现已游说议员支持拨款方案。他同时承认,游说工作“非常有难度”。

  算小账和算大账

  拨款还是不拨,其实不是个问题。香港有少部分人主张,干脆让高铁“烂尾”算了。但如果高铁真的停工,不仅已投入的650亿元打了水漂,光是善后又得花好几百亿元。更重要的是,高铁“烂尾”所带来的间接损失,香港难以承受。

  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日前表示,暂时停工甚至终止高铁工程合约,会招致额外的项目支出:据估计,单是暂停工程所涉及的费用,以6个月计算 约为48亿元;如果终止工程,可能需要2至3年时间才能重新招标、恢复动工,这样做会导致额外支出约282亿元。而倘若高铁项目“烂尾”,仍须多支出约 106亿元完成余下一些必要的善后工程,即共损失756亿元。

  几百亿港元其实还是小数目,广深港高铁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是香港极具战略价值的跨境运输基建项目,不仅方便三地市民的往来,更能够连接内地16个大城市,让香港受惠于内地“四纵四横”高铁网所带动的人流,融入国家发展之中。

  张炳良形容,如果高铁贸然停工,直接经济损失加上间接的社会效益损失,等于“赔了夫人又折兵”。《香港商报》评论则指出,如果仅纠结于高铁造价的高昂,计算何时回本,无疑是只算小账不算大账,忽略了高铁对香港长远发展所具有的战略意义。

  本末倒置的争议

  香港部分人之所以主张让高铁“烂尾”,还跟“一地两检”争议有关。按照广深港高铁的设计,香港站应该实施“一地两检”,即香港和内地执法人员都 在香港站办公,同步完成出关和入关手续。但有一种意见认为,应该在深圳和香港分别检查,实施“两地两检”。马时亨透露,一些反对派议员不同意拨款,就是因 为纠结于这一争议。

  香港律政司司长袁国强日前表示,将会考虑一切可行方案实施广深港高铁“一地两检”安排,包括研究把相关内地法律纳入《基本法》附件三,允许内地人员来港执法,即在香港区域内完成两地出入境手续,方便高铁乘客。

  实际上,“一地两检”在国际上多有先例,不同国家之间也常运用,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区,不应有过多顾虑。香港特首梁振英日前表示,高铁一定要做到 “一地两检”,因为内地的高铁站并没有口岸的设施,故此“两地两检”并不可行,而香港作为国家一部分,内地也是香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伙伴,如果没有方便连 接内地的高铁系统,对香港来说是很大的损失。

  《香港商报》评论指出,一些反对派人士把“一地两检”视为洪水猛兽,在方案仍在研究阶段,就先扣上所谓“破坏‘一国两制’、扭曲基本法,出卖香 港”之类的帽子,更生造各种阴谋论,企图误导民众,将本来可以有利香港、有利两地交流的事情,一棒子打死,而不是考虑如何跨越障碍,寻求解决途径,造福港 人。这种“为反而反”的思维方式,其核心就是不希望香港加强与内地的联系。

  前有港珠澳大桥因人为阻挠而工期拖长,现在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又要步其后尘。其实,目光稍微放远点不难发现,高铁早一天接通内地,香港早一天受惠,若纠结于细枝末节的争议,只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