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区百合花种植导入新元素
3日,笔者在延平区炉下镇福建西诺花卉种业有限公司的花卉球根中心品种测试示范区看到,钢架连体温室里育种着标示着各种品种的百合花。
“去年以来,我们公司引进9个系列273品种进行适应性栽培测试,筛选,寻找到适合当地产区和市场需求的品种,改变目前延平产区品种结构单一,市场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公司总经理廖易敏介绍说,同时该公司对产区做到全程冷链系统种源供应,实现种源从欧洲全程冷链运输直达产区,减少种源因运输环节温度控制不当,以及中间物流环节多费用高的情况,提升产区种植户种源品质保障和物流费用节省。
“为此,我们建立了3300立方智能远程控制欧标冷库,同期可容50个集装箱货品,提供种球储藏,确保种球一直在冷链环境下存放,更大限度的保证种源品质。同时提供专业的种球休眠处理,解决当地种球多次利用问题,降低种植户的生产成本,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现在种植百合花最大的难题还在于种球需要依赖进口。从上世纪80年代人工种植百合花到现在,百合花的种球还需要依赖进口,全部从荷兰进口,种植一亩百合,需要一万个种球,以平均每个售价3元计算,仅种球就需要3万元左右。”延平区花卉办主任陈文靖说, 我国百合发展的瓶颈在于百合种球。因为国内无法培育,必须从国外进口,导致价格高,占百合花种植总投入的近六成。作为全国百合鲜切花的六大主产区之一的延平区,百合的发展长期以来也受制于此。为此,延平区政府通过长达3年的考察、协商,终于在2014年成功引进了拥有15年种球进口、销售经验的西诺(北京)花卉种业有限公司,于去年2月,在炉下镇设立福建分公司。当年5月,西诺公司还在炉下举办“第三届荷兰百合日”中国区活动,展出在炉下试种的9个系列270多个品种的百合,并接受来自全国各地500名种植户及顶级花店的鉴赏、投票,进一步提高延平百合的影响力。
西诺花卉种业公司还带给延平百合产业全新的营销模式。在该公司的标准化包装区切花分级包装中心,工人们正在对刚采来的百合花进行分检、分级包装。廖易敏指着包装箱上不同地址的客户告诉我们傍晚时分,快运车辆就会来到公司门口来装运,它们将迅速销往全国各地:
“在营销方式上,我们通过西诺种业的易花电商子公司建立B2B/B2C电子交易平台,进行订单化生产,通过出口及国内顶级消费群体的订单引导,降低产区的种植规模风险;通过电子商务结算、集散中心,实现农场直销花店和消费者,减少流通环节,打造透明、高效的交易模式,确保种植户收益提升购买者的消费保障,引导产业多元化发展。”
在距离西诺花卉种业公司不远的延平区盛世花卉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百合花。“西诺花卉种业公司给我们延平百合种植户带来了全新的种植、营销模式,使我们深受启发,跟随着与时俱进发展。目前看来,我们合作社的效益不错,亩产值大约7万元,从春节到现在销路都很好,一直供不应求。”已在延平区乡镇种植百合花多年、前年到炉下镇创办新种植基地的盛世花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叶春娘说。
品牌带动是延平百合产业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区林业局副局长叶月兴说,去年以来,延平区不仅成功注册了“延平百合”地理证明商标,而且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百合之乡”的称号,百合花种植面积突破4000亩。为了进一步做强做大百合花产业,林业部门加强行业指导,支持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鼓励扶持“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目前,延平区共有直接从事百合花生产企业13家,其中百合花生产专业合作社10家,制定了百合鲜切花产品分级标准和延平百合种植技术规范,开展“优秀种植户”、“十佳优秀客户”评选活动。兴一春百合园艺有限公司、新天地花木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改写了延平区花卉产业无龙头企业的现状。
与此同时,延平区还借助现代物流手段,通过与厦门航空公司签订延平百合运输全面合作协议,开设延平百合“绿色空运通道”;通过依托西诺电商平台,建立“易花电商”直销平台,组织订单生产,实现“鲜花产区直供”链条;通过发展专业花卉经纪人队伍,培育和扶持了一批区内经销商,引进春舞枝花卉有限公司建设了延平区首个专业鲜切花交易市场。
延平百合花发展正步入新天地。
东南网南平8月4日讯(本网通讯员 詹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