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创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模式 村民代表当考官
村两委当考生,村民代表当考官,翔安内厝镇莲塘村创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模式,建“清风会”让村民对两委的廉洁指数、勤政指数监督打分。在莲塘,“清风会”、“老人之家”、孝廉文化路,这些品牌共同营造了农村廉政文化氛围,这是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模式的创新之举。
近日,翔安区纪委就莲塘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要形成一套可复制的经验来进一步推广。该区基层廉政建设努力构建品牌塑造,一单位一品牌,每个品牌都充分挖掘本土的廉政文化元素,让廉政教育“接地气”,把廉政建设进行到了“最后一公里”。
村民代表对两委廉政勤政打分
莲塘村,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一边是村民代表,他们是考官;一边是村两委干部,他们是考生。
考官们先听,听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做述职述廉报告。然后评,对村两委的廉政指数、勤政指数进行评议监督,包括思想政治、工作效能、作风建设等,一张表格里列出七项三大类,考官们边思考边打分。
这场考试有另一个名字:清风听评会。听评会还加入了提问环节,考官们就村民关心的问题向村两委提问,两委干部必须就实际情况现场回答。“村里说要装路灯,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来安装?”“我们村征完地,有一个人均15平方米的发展用地,不知道村委会打算怎么来使用?”“去年我们村卫生考评等级是良好,村‘两委’有什么措施能让今年的卫生考评达到优秀?”每个问题都“辣味”十足,都和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分接地气。而村两委干部的回答,也非常接地气,没有推诿,没有回避。考官们表决后,对回答结果表示“满意”。
“清风莲塘促进会”(简称“清风会”)的考官,都是村民投票选举产生的,有28名,他们实行日常值班,村民任何时候找去都有人接待,提出的意见也都在受访登记本详细记录。过后,村民提出的每个问题,代表们都要和村两委沟通,追踪答复。
基层廉政建设构建品牌塑造
每天中午11点半,82岁的王老太都会到村里的“老人之家”吃饭,和她一起用餐的,还有村里另外上百位老人。一日三餐都是免费的,莲塘村的两个“老人之家”和“清风会”一样出名。6年前,村里企业家林良菽自己掏钱,把无人使用的一栋祖厝修葺一新,开办了“老人之家”,免费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三餐。6年坚持的孝举让村里孤单老人感觉到家的温馨。
“廉”与“孝”,两者不分家。作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村务第三方监督平台,“清风会”发挥着“两评两促”作用,成为翔安区乃至厦门市基层组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纠偏的范例。而“老人之家”让孝廉成为融入每个村民精神中的家风家训。
翔安区纪委负责人说:“‘清风会’让群众对村干部履职用权更加放心,更加信任,让群众对村干部的工作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也说得上话,有效激发了社会组织、群众参与党务村务监督、参与村庄共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主动参与村庄治理的同时,真切实在地感受到村庄发展变化,让群众有治理的参与感,有社会的安全感,有发展的获得感,有民生的幸福感。”
在莲塘,“清风会”、“老人之家”、孝廉文化路,这些品牌共同营造了农村廉政文化氛围,这是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模式的创新之举。
把廉政建设进行到“最后一公里”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新模式,翔安区一直在探索尝试中,在全区建起村务公开短信平台,把廉政建设进行到“最后一公里”。凡是规定应该向群众公开的内容,都会统一公开,每家每户都能收到信息。比如工程结算,详细信息公开了才能结算,如果没有通过公开这一程序,就没办法结算。
这个平台是互动式的,群众如果对于公开的信息有什么意见建议,可以回复短信。各镇收到短信后,会对反馈的信息进行核实答复。公开,让村民对村务、对自家村的事心里有数了。该平台建设三年来,成效凸显,关于村务公开的信访件减少了。
党风廉政建设做好了,两委干部“正”了,大家就会服气,村风民风就会好,风清气正就能形成大家都愿意做事的风气。村民的精神面貌好,共同缔造大家都有干劲,美丽村庄建设就能大踏步往前推进。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就是要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记者 詹文)
【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