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以创建康乐家园为抓手 开创老年人体育工作新局面

11.12.2018  12:11

  以面向基层的“康乐家园”为抓手,福建省老年人体育事业逐步实现城乡均等。

  在“康乐家园”里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已经成为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体育工作,福建省老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组织机构健全、活动阵地完善、城乡普惠均等,群众性老年健身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为更多老年人科学健身、科学养老、健康长寿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健康老龄化行动顺利推进。

  从2014年开始,福建省正式启动面向基层的“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建设,搭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健的幸福家园。通过4年的实践,这项全国首创的做法为福建成功探索出一条全面加强基层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新路。

  省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王美香说:“创建‘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是贯彻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效措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益补充,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群体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如今,遍布城乡的“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已经成为吸引、凝聚、服务老年人开展体育健身的重要阵地,宣传科学健身知识、交流健身经验的服务平台,展示老年体育事业和健康老龄化成果的窗口。

   先行先试,探索老年人体育事业均衡发展新模式

  一首首动听的闽南芗剧歌曲伴随着优美的乐声激荡在美丽的小村庄,一群群欢乐的老人在面前厝康乐家园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夕阳红”。

  面前厝是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柑岭村管辖的一个风光秀丽的小村庄。在这个充满勃勃生机的小自然村,活跃着一个令人向往的老年活动中心。

  聊天、泡茶、下棋、打球、唱歌、跳舞……如今,活动中心已经成为名副其实老人康乐的好去处,吸引着附近多个镇村、街道、社区的老年人慕名而来。

  正是牢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基层这个老年人体育工作的“神经末梢”,一个个“康乐家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丰富了老年人体育工作的肌理,强健着老年人体育工作的体魄,这也是福建省老年人体育事业先行先试结出的硕果。

  “与城市相比,乡镇(村)老体协组织有效覆盖不足、老年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少、健身项目单一、文体健身活动匮乏。”据省老体协秘书长兰福生介绍,2014年省老体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在基层开展创建“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活动的意见和方案,“此举不仅在国内属首创,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党政主导、部门尽责、协会组织、社会支持、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老年体育工作方针,全面加强基层老年体育工作”。

  2015年以来,省体育局、文明办、民政厅、老龄办、老体协联合开展创建“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活动,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幸福院建设、文明乡镇、文明社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互动融合、共同推进,创建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三年来,通过省、设区市、县(市)区三级联创,全省共授予“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6218个,其中授予省级1019个。创建“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活动,成为体育部门实施群众体育“六边工程”的重要举措,成为推进基层老年体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成为惠及广大老年群众的一项民生工程。

   多元参与,激活老年人体育事业内生动力

  近年来,省政府将创建“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纳入《“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十三五”体育发展专项规划》、新周期《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和《福建省2018—2020年健康老龄化行动计划》;省体育局、老龄办、文明办与省老体协联合制定下发了创建工作评选意见;各级党委政府也将创建工作纳入相关规划和相关文件,并制定配套政策和措施。

  在纳入了政府相关规划之后,创建“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成为党政主导、部门尽责的民生工作之一,同时也激活了社会共同参与的热情,激活了老年人体育事业的内生动力。

  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也成为撬动“康乐家园”创建的支点,更吸引了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各地区康乐家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想出了不少完善健身设施的“良策”:

  三明、宁德市有的行政村将村小学撤校并点的校舍、老旧祠堂、村集体公共用房进行改造,多种方式建设“康乐家园”;

  享有“全国敬老模范村”的东山县陈城村,采取社会兴办、多方筹资的办法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干部带头捐款、村民发动捐资、村民义务投工投劳、村里无偿出让地块等方式,共筹资35万元,建成一座450平方米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和8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供老年人健身活动,被评为省级“康乐家园”;

  泉州市“百村百座”建设实际投入资金总额约2.5亿元,其中,社会筹集资金高达2.1亿余元。五年来,老年活动中心改扩建覆盖80%的村居,筹集社会资金8.5亿多元。老年人均体育健身场地1.2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一。不仅如此,泉州的一些热心乡贤企业家还纷纷慷慨解囊,为老年活动中心的留守老人提供免费午餐的经费。

  武夷山市向有关部门申请将闲置的粮食仓库改造成老年人健身场所……

  务实、创新,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对于“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创建来说,只有多元参与,才能不断推进老年人健身工作均衡发展。

   以人为本,强化老年人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支撑体系

  有一个好班子、有一支好队伍、有一个好的经费保障机制、有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和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有功能适用的健身场地、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老年人健身家园”创建过程中,省老体协提出了“六个有”的标准,这不仅是对标对表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均衡发展老年人体育事业的标尺,使老年体育工作目标更明确,任务更具体,内容更全面,资金更有保障,工作更规范,管理制度更健全,健身项目更丰富多彩,活动环境更优越。

  针对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老年人口占比高的山区乡村文体健身活动少、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匮乏的现状,创建工作坚持把培训推广一定数量的体育健身项目,拥有一定数量的健身团队和多项健身活动作为“六有”的重要内容。三年来,省市县老体协三级联动,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加强了传统项目、创新项目以及大众项目的培训推广交流,让更多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走进乡村社区,走到广大老年群众身边。

  随着老年人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展示交流活动载体更加多元化。省、设区市和50%以上县(市、区)四年一届举办综合性的老年人体育健身运动会;部分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老年人运动会、老年健身节活动和社区趣味运动会等;各级老体协举办的各种单项交流展示;积极参与全国性和区域性健身项目交流展示。

  此外,各级老体协以创建“康乐家园”为抓手,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老体协组织,努力实现老体协组织网络的有效覆盖。同时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基层组织模式,坚持资源融合共建共享,促进各项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有机结合,多位一体,凝聚合力。

  如今,通过“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创建的抓手,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得以深入实施,让更多的老年人都能加入一个团队、热爱一项运动、享受一份快乐、收获一种健康。

   融合发展,开创老年人体育事业新局面

  随着一批批“康乐家园”投入使用,福建省老年人开展文体健身活动有了组织、有了阵地、有了各项保障,“我运动我快乐”也渐渐成为广大老年朋友茶余饭后关心的共同话题,真正过上“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健”的康乐生活。

  如今,全省形成以体育部门牵头,民政、老龄办、文明办、老体协共同参与,主动融合规划、建设、农业、城市管理等部门,将康乐家园建设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考评体系;纳入“幸福院”、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纳入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初步形成资源共享、共同推进、融合发展。

  在乡镇街道、在行政村社区、在基层单位,“康乐家园”慢慢扎根,推动着养老事业均衡发展的同时,也融入了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幸福福建建设、融入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发芽、开花、结果,丰富和延伸了老年体育工作“六边”工程,强化了自身建设与服务老年群众的有机结合,促进了老年人文体健身活动载体的多元化,开创了老年人体育事业的新局面。

  嵌入“十三五”国家发展大格局,老年人体育被赋予促进素质教育、文化繁荣、社会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等多重价值。

  对于福建省老年人体育事业来说,“康乐家园”的建设只是刚刚开始,还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往下走。

  今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不断拓宽老年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渠道,加大“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的创建力度,力争到2020年全省城乡“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创建率达到80%左右。

  王美香表示,创建“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丰富和延伸了老年体育工作“六边”工程,全面加强了基层老年体育工作。未来,要坚持一手抓丰富提升老年人健身活动,一手抓“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创建,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满足老年人群体不断增长的精神文体需求,提高老年人健康指数,为健康福建建设多做贡献。(沈体 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