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库存量过大 房企不如降价迎接晴天

06.06.2014  17:08

  ■择 远

  关于房地产,似乎是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话题。刚刚过去的5月份,通常被认为是房地产企业一年销量的第一个高峰。然而,今年的“红五月”并没有像预期中那样出现。

  有机构统计的24个典型城市成交数据显示,5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共成交1343万平方米,环比减少9%,同比减少24%。前5个月共成交7038万平方米,同比降幅达19%,整体市场依旧没有明显起色。

  难道是房地产拐点即将出现,或者说是已经出现?对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冯俊予以了回应。

  他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特别强调: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大多数指标都在增长,整个增速在下降,但这并不等于负增长。以前增速那么高,现在增速降一点,也属于市场正常调节。只有少数指标出现了负增长,比如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成交量。负增长是由于前面基数过大造成的。整体的房地产市场大多数指标还是处于增长过程中,增速慢一点也是社会自然调节的过程。

  鉴于此,他同时表示,个人理解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主要目标是追求供求平衡、市场平稳。通过价格分析供求平衡、市场平稳这两个目标是不是处于正常区域,现在的房地产市场确实出现了一定分化,有些地方库存量过大,有些地方比较短缺。

  这一表态,显然是意味深长。业界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官方,至少是住建部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状态的认识。

  库存量过大,可能会让一些房企面临更大的压力。而为了缓解压力,可能就会降价销售房子。不过,梳理近期降幅较大的地产项目,我们不难发现,担当本轮降价主力军的是中小型房企。折扣达7折的全部为中小型房企,其中,星耀集团打到6折,大连安达圣岛集团小平岛项目促销幅度达6.7折。

  但是,随着连续5个月的成交低迷,大型房企也开始摆脱惜售、观望的状态,加入到降价的行列。端午节前后,广州有知名房企的项目单价每平方米直降5000元,沈阳亦有房企的项目剩余房源折扣达7.6折。

  有分析认为,市场成交量要实现反弹,除了信贷宽松外,降价到位才是关键。小规模和小幅度的降价无法迅速打开市场,刺激需求释放。对于房企来说,与其在泥泞的雨天中徘徊,不如大规模大幅降价快速迎接晴天的到来。

  而在房企降价售房的同时,另一道楼市下行通道中最触目的风景开始显现:“地王”易手。

  6月4日,龙湖地产有限公司公布,该公司于5月30日以25.389亿元的挂牌底价完成对金名城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及22.02亿元债权的收购。金名城置业拥有的南京鼓楼区滨江江边路地块,为2010年中冶全国总价“地王”的一部分,彼时楼面价为5900元/平方米,4年后,龙湖收购均价为6600元/平方米。

  在市场调整期,“地王”所面临的压力逐渐凸显。有业内人士预计,2013年下半年以来逐渐出现的“地王”面临的困境尤其显著。

  除了“地王”易手,销售20强的标杆房企最近几个月拿地数量也呈现出逐减趋势。中原地产研究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5月份拿地高达455亿元,今年5月份仅拿地71.28亿元,其中只有万达、保利、金地、恒大、碧桂园有小规模拿地,其他15家房企在5月份均无动作。而在去年,土地市场火热,“地王”项目频现。

  预期中的“红五月”未出现、房企降价销售、“地王”易手……关于房地产企业的那些话题,很显然会继续下去。但是,在这些现象背后,我们是否能得出些什么呢?想必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