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创新举措 2014年福建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前

22.01.2015  16:38

  2014年,福建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这个大局,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抓紧抓实抓好总评年各项创建工作,福建主动作为,积极策划了多个的精神文明创建做法,促进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进入新局面。

   创新一

   颁布全国首个兼具帮扶和礼遇道德模范实施办法

 

  福建省文明委印发《福建省帮扶和礼遇道德模范实施办法》,明确了享受政策的对象范围、帮扶方式等。福建省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出台兼有帮扶和礼遇道德模范实施办法的省份。

  办法规定,帮扶礼遇对象为福建省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省级道德模范和福建省美德少年(美德少年帮扶礼遇至18周岁),对其中生活困难者给予重点帮扶。

  帮扶方式分九大类:一次性补助资金帮扶;就学困难帮扶,对道德模范及其子女属于在校生的,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高中阶段助学金补助;养老医疗保险帮扶,按规定及时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由其所在县(市、区)政府为符合条件参保缴费困难的道德模范补贴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费;最低生活保障帮扶,符合城乡低保或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由所在县(市、区)民政部门优先办理且在享受城乡低保或农村五保待遇中给予照顾;志愿服务帮扶,对生活困难或无法自理的,协调志愿者组织为其提供每周至少两次服务;就业创业帮扶,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银行、工青妇等部门团体对有能力且尚未就业的道德模范给予就业、创业支持;社会组织帮扶和模范相互帮扶;在福建省志愿服务基金会下设“关爱道德模范基金”,通过基金会注入、社会捐助等方式,对生活困难的形成常态化帮扶机制。

  礼遇方面,包括节日走访慰问、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参观游览、医疗保健、享受劳模待遇、营造社会氛围等享受优先保障和相应待遇。其中规定,全国道德模范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待遇。

   创新二     

    开展徒步骑车察看文明创建的省份

  

  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调研,了解创建实情,落实工作任务,督促问题整改,提高福建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人员的话语权和执行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致力于办实事,坚持常态化创建,完善长效化机制,福建出台《福建省文明办系统骑车徒步检查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制度》。

    同时省委文明办组织推动文明办系统骑车徒步检查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省文明办干部利用下班、周末、节假日等休息时间以及下基层开会、调研等时机,先后到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以及福清、长乐、石狮、武夷山等城市,徒步或骑车走访察看当地文明城市创建情况,深入了解百姓生活、公共道德、市容市貌等情况,并针对新修订的省级文明城市测评指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实地对标验证。把“察看”工作作为全省文明办系统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县两级文明办纷纷建立“察看”相关机制和制度,本着“探究工作方法、发现解决问题”原则,利用业余时间走街串巷,体察社情民意,查找问题症结,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解决文明创建中带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为止,各级文明办累计组织骑车或徒步调研察看387次,共出动2038人员,检查地县市268个,街巷923条、社区315个、学校218个、商场市场230个、景区161个,窗口单位647个。发现问题三万多个。编发通报186期,下发整改通知书近500份,90%的问题得到解决,其他个别问题正在落实整改。 

   创新三

    全国首个开设未成年人公共文化服务自助平台的省份

  

  为了组织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院等部分文化服务单位整合服务未成年人活动项目,福建省委文明办依托东南网建立全国首个未成年人公共文化服务自助平台,发布面向校园的文化服务清单,学校自主选择,供需网上对接。今年首次在福州市部分学校开展试点,共有16家省和福州市文化服务机构与70所校成功对接,提供了文化、艺术、民俗、技能、科学、体育共六类项目,举办了122场集中活动。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平台面向在省内中小学生,调动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实现其在中小学校园中的普惠。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供需对接系统中的所有项目均为公益服务,不以任何名目任何形式向学校或学生收取任何费用。项目形式多采用探究、体验方式进行,尽量避免“我说你听”的模式。项目注重思想内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主题教育和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融汇贯穿于具体活动项目。活动注重人文导向,传承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培育科学精神,塑造良好品格。注重贴近需求,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形式活泼,趣味性强。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系统根据不同用户角色将用户分为学校用户、服务单位和普通管理员三种类型。

     创新四

      开设独居特色的“客家家训馆

  2014年6月15日,全国首家“客家家训馆”开馆,客家家训馆位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庆成楼内,向参观者集中展示土楼客家人的祖训家规。

  客家家训馆由族谱、图片、书法三种形式展陈,展出了百家姓前20个姓氏族谱的祖训家规和永定客家族谱中有记载祖训家规的19个姓氏族谱,32帧名居、名祠家训图片,14幅书法家训作品。内容涵盖了土楼客家人的祖训、家训、家规,突出展示客家土楼文化精华,集狡猾、欣赏为一体。

  家训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为继承和弘扬这一宝贵遗产,永定县认真挖掘客家文化、土楼文化,并把其中的客家家训进行整理、展陈。该馆于6月15日在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庆成楼开馆。客家家训馆通过族谱、图片、书法三种形式展陈,内容涵盖了土楼客家人的族谱祖训和名人、名居家训。其中,族谱家训(祖训)选取百家姓前20个姓氏和永定客家族谱中记载的家训;民居对联、家训用图片形式展陈。

  创新五

      举办多场诚信视频访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我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强诚信宣传教育,推进“诚信福建”建设,福建推出“崇德向善、诚信福建”系列网络访谈,并将在福建日报刊发相关访谈内容。

  访谈将政府职能部门领导、企业主以及网友代表请进东南网演播厅,分别从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售后四个环节围绕弘扬诚信兴商精神展开讨论,以此传播诚信经营理念,宣传企业诚信文化,为促进“诚信福建”建设,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
福建沙县:移风易俗引领风尚 文明新风润泽乡村
  为破除陈规陋习,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