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省农业厅工作报告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分析2013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部署安排2014年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2013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以 “五四三” 重点工作为抓手,加强农业政策的谋划与落实,强化农业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的新亮点与增长点,稳步推进农业重点改革,激发和增强农业发展的活力,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预计去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27.47亿元、比增4.3%,农民人均纯收入11184元、比增12.2%。粮食再获丰收,实现产量664.4万吨,比增5.1万吨;水果、茶叶、蔬菜、食用菌分别实现658.5万吨、34.7万吨、1633.7万吨、231.6万吨(鲜重),肉蛋奶总产量251.5万吨,均实现增产增效目标。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农村政策研究。 紧紧围绕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强化调查研究,努力为省委省政府谋划和指导“三农”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去年以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委农办、农业厅牵头组织起草了省委1号文件、9号文件等一系列扶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其中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交省委九届九次全会讨论通过,成为近几年来我省推动农业发展含金量最高、覆盖面最广的一份文件,为促进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大力 推进“一区两园”建设。 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7.62亿元,引导企业投入11.1亿元,福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全国首批21个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之一。6个台湾农民创业园累计吸引507家台资企业入驻,引进台资8.7亿美元。省政府分三批次批准在全省建设9个福建农民创业园和64个示范基地,覆盖了全省涉农县(市、区),省财政安排了1.6亿元专项资金,并从税费、用地、用电、金融等方面制定政策予以扶持。省厅整合了60%以上的生产性资金,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资金补助方式,集中扶持园区主导产业发展。目前第一、二批创业园及示范基地已实施135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47.58亿元,新增投资17.9亿元。 重点推进 设施农业建设。 研究制定了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及时下达项目补贴资金1.95亿元,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37亿元,全省新增设施蔬果面积10万亩、设施食用菌0.3万亩,累计147万亩;对156个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有效提升了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
三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现代种业水平不断提升。 审定通过了10类农作物64个品种,建成6个国家级核心种猪场。 农业“五新”深入推广。 创建10个优势特色产业“五新”集成推广示范县,累计推广新品种76个、新技术43项、新农药(新兽药)38种、新肥料(新饲料)24种、新机具2.66万台(套),主要粮油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9%,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37%。 农业信息化取得新进展。 “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12316农业服务热线“三位一体”平台初步建成,在优势农业产业中建立了31个物联网应用示范点。
四是提升农业安全保障水平。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深入开展打击生产销售禁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化学物质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例行监测指标稳步向好,有效使用“三品一标”标志的农产品达2399个。 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扎实有效。 全面落实动物集中强制免疫任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等四种强制免疫病种均达到应免尽免的要求,免疫抗体合格率全部超过国家规定70%以上的要求。特别是去年上半年面对H7N9禽流感防控的严峻形势,各级农业部门及时采取加强监测、消毒预防、活禽管控等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制定出台了保护种禽企业生产能力的补贴政策,有效降低了疫情扩散风险,下半年禽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预警与监控体系建设,建立了14个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全年防治水稻病虫害2672.74万亩次,挽回损失59.06万吨。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组织实施农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 农业减排和农村沼气建设取得新进展。 完成省市两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实施53个禽畜养殖污染治理示范场项目,建成9个农业面源污染国控点,续建33个省级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点,新建农村户用沼气2.42万户。
五是推进农业改革创新。 提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水平。 全省所有 乡镇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69个涉农县(市、区)成立了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全省流转耕地376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24.5%。 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培养壮大龙头企业,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增加到428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新增建瓯、漳浦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总数达到5个。继续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共安排5370万元支持66个项目,引导企业投资20亿元以上。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共安排2500万元支持建设了319个冷藏和烘干设施。指导农民合作社开展“七有”规范化建设,创建首批20家国家级示范社,省市县三级扶持培育了500家示范社,其中省级示范社150家,每家给予20万元补贴,4385家合作社列入省级名录,占全省工商登记合作社的22%。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启动实施了年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首次选送了2000名大专学历、10000名中专学历学员,采取免试入学、免费培训方式,到农业大中专院校接受成人函授教育,对培训合格的学员颁发大中专学历证书、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和贷款信用证书。同时,通过组织开展阳光工程、农村实用技术远程教育、雨露计划等培训方式,培训农民100万人次以上。 继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三年来共争取中央投资14236万元、省级财政补助3861万元,对871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业务用房进行修缮或新建,新配置办公、检验试验、培训等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大大改善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条件。
六是拓展农业交流合作。 闽台农业合作 不断深化 。组织 实施了10个闽台农业合作推广示范县建设,引进示范台湾农业良种100多个,先进实用技术130多项,建设高标准台湾农业良种及配套技术推广示范基地8万多亩,辐射带动全省推广优质蔬果面积超过130万亩,有力推动了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在漳州市设立了“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增添了新的闽台农业合作平台;农业对台引资成效显著,全年新批台资农业项目48个,合同利用台资1.2亿美元,实际到资7690万美元。闽台农产品贸易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去年闽台农产品贸易总额突破12亿美元,比增12%以上,继续居大陆各省市首位。 农业国际合作上新台阶, 农业利用外资发稳步增长,全年农牧业利用外资项目65个,合同利用外资4.6亿美元,实际到资4亿美元;农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增势,全年实现农产品进出口140.5亿美元,比增13.8%。其中,出口82.3亿美元,比增8.8%。
七是落实扶贫开发措施。 组织实施5万户20万人造福工程危房改造,扶持100个100户以上省级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共投入8亿多元,进一步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加强220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建设,支持第三批省派党员干部开展驻村任职工作,累计筹集21.2亿元实施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帮扶前的3173元增加到6000元以上。推动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挂钩帮扶工作,认定了12个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的差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 稳定粮食生产的 难度加大。 近年来农资价格居高不下,用工价格持续上涨,去年中晚稻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种粮效益进一步下降,今年粮食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二 是 重 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近期周边省份相继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我省也发生了7例,发生动物感染H7N9禽流感的风险加大,将对后阶段畜禽业生产发展造成严重冲击。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重道远。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农残超标、滥用抗生素、重金属污染、违法销售病死猪等问题仍然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任务十分繁重。 四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很大。 虽然去年我省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但和上一年比,增幅回落1.3个百分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趋紧,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通过务工增收拉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势头减弱,新一年实现农民较大幅度增收面临不少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挑战,需要我们未雨绸缪、科学应对,做更多艰苦细致的工作,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措施的针对性,提高工作的实效。
二、扎实推进2014年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
2014 年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农业体制机制创新,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农村民生,推动“三农”工作上新台阶,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力争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
今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始终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了重要讲话。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领导对稳定粮食生产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切实完成1830万亩粮食播种计划面积,力争实现粮食总产650万吨以上。
1. 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 在全省建设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50个,推进浦城县1个整县制、宁化曹坊、长汀河田等7个整乡(镇)制的高产创建工作,加强组装配套、集成推广超级稻、再生稻、脱毒马铃薯、甘薯“五改”等粮食作物关键增产技术,开展新技术试验,推广专业化服务,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2. 启动粮食产能区建设。 在全省30个粮食主产县中,选择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产能区500片以上,面积50万亩,产能区亩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0公斤。省级财政新增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产能区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与推广,重点扶持产能区内千亩以上片区配套建设100个工厂化水稻机插育秧示范点;支持水稻“五新”集成推广,推动良种良法良机配套;对产能区内流转百亩以上从事水稻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按每亩1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农业部门要会同国土、综合开发、水利、烟草等部门,整合更多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地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 提高粮食机械化耕作水平。 目前我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远低于全国57%的平均水平,与农业部提出的2020年全国达到70%的目标差距甚远,当务之急是在水稻和马铃薯、甘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及关键环节的生产机械化方面率先突破提高。今年省级财政安排农机购置累加补贴和示范推广经费增加到1亿元,将重点提高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购置大中型粮食机具累加补贴比例,达到50%以上。对购置大型农机具、水稻育插秧机械、稻谷及其它农产品烘干机械设备等优先实行累加补贴。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作业补贴试点,支持农机合作社开展代耕代种代收等社会化作业服务,力争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以上。
(二)全面组织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省委、省政府把现代农业发展列入今年全省深化“五大战役”重点行动计划之一,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心信心。前几天省政府已经印发了“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面组织实施好行动计划,是今年全省农业部门的中心任务,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 培育龙头做强产业。 园艺、畜禽产业是我们省最具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但产业集聚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还不高。我省现有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428家,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只有35家,超100亿元的仅有1家,规模总体偏小。各级都要结合贯彻落实省政府即将出台的“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加强产业指导,支持现有的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鼓励他们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促其成为行业领军企业。积极推进政银企开展战略合作,落实好农产品深加工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扶持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
2. 加快推进“一区两园”建设。 目前,我省已形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福建农民创业园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格局。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要积极争取并用好国家政策和项目资金,大力引进和集成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装备,完成新扩建重点项目30个,年度投资5亿元以上。福清作为我省唯一列入全国首批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的示范区,要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改革投融资机制、强化农业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先行探索与示范。 台湾农民创业园 要充分发挥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平台和窗口作用,加强台湾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经营管理新方式的引进推广,建设台湾农业良种繁育中心和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推进漳浦兰花大世界和清流海西花卉电子交易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新扩建重点项目10个以上,年度投资5亿元以上。 福建农民创业园及示范基地 要加快建设步伐,力争从中升级产生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一要狠抓重大项目建设。 精心谋划一批能够代表现代农业最高水平的大项目、好项目,做到生成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省级专项资金将集中扶持建成一批设施化种养、智能化管理、物联网控制、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项目,力争完成新扩建重点项目160个以上,年度投资超过40亿元。 二要重点推进核心区建设。 要按照农民创业园及示范基地规划的要求,重点加强核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尽快形成产业集群,使创业园及示范基地迅速成为现代农业的新亮点和增长点。“一区两园”所在县要充分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使园区和基地更好地发挥示范典型和样榜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整体水平提升。
3. 突出发展设施农业。 目前我省设施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要重点扶持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设施农业项目,推动设施农业升级换代。今年省级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4.2亿元,支持新扩建设施农业重点项目500个以上,带动各类投资40亿元以上。农业部门重点抓好设施种养业发展。 设施蔬果 重点扶持新建温室大棚和智能温控大棚,配套推广保温降温设施、水肥一体化设备、小型耕作机械、无土基质栽培、智能化操控与可追溯管理技术等; 设施食用菌 重点支持发展温控菇棚和工厂化栽培; 设施畜禽 重点推广生态环保型养殖模式,支持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粪污减量化设施、无害化处理设施、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支持新扩建部分设施化蛋鸡场。同时,要积极推广茶园、果园微喷灌设施,推广运用农产品精深加工先进设备和技术。目前省厅正在制定今年设施农业的项目申报指南,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不搞平均化分配,将对集中连片、科技含量高、配套较完善的重大项目优先扶持,尝试对重点项目实行竞争立项的方式,由符合条件的地方和经营主体承担,尽快建成一批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4. 加强科技创新推广。一要 坚持以种业创新为突破口,结合新一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的实施,重点选育适合设施栽培的茄果类、瓜类蔬菜新品种和研发适合工厂化生产的“固转液”食用菌菌种,满足设施农业发展需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重点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二要 进一步创新农业“五新”推广体制,推行“首席专家+领军企业+示范基地”三结合的集成创新推广模式,建设10个优势主导产业“五新”集成推广示范县,集成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120个以上、新机具1000台套以上,建立核心示范片(场)30个以上,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壮大升级。 三要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全面建成村级信息点和信息员队伍,推动“世纪之村”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拓展延伸,建设完善电话、电脑、手机“三位一体”的12316农业服务热线。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新建30个物联网农业应用省级示范点,推动智能农业、精准农业与设施农业有机结合与发展。
各市、县(区)要根据行动方案要求,及时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序时进度,工作任务要分解到岗、责任到人。要按要求定期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进度。
(三)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全省农业部门要把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改革的重点,着力抓好三方面工作:
1. 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我省农业经营规模总体偏小,由农户经营的耕地占60%以上,集中连片百亩以上的规模经营占不到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0%,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一要加强土地流转服务。 在乡镇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着力做好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方面服务。土地流转服务要进一步向村一级延伸,在“六大员”中要明确专人负责土地流转信息搜集报送,协助做好服务工作。要依托“三农”服务网,建立县级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土地有序流转。 二要推广行之有效的规模经营模式。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在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民种养意愿较高的地方,支持农户以土地折价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自主经营或与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联合发展高优农业项目,实行按股分红;在人多地少、外出务工较多的沿海地区,引导农机、植保等社会化服务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土地托管”服务,提高生产效益,避免土地抛荒撂荒;在发展高优农业有优势、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地方,推广沙县土地信托流转模式,依托农业部门或乡镇土地流转中心进行公司化经营,实行统一委托、统一流转、统一分配,建立风险防范和收益返还制度。各地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转移程度和农民种植意愿等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各种类型的适度规模经营。 三要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 2012年以来,我省漳平、永安先后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县市,漳平市已完成了2个乡镇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并对全县的土地承包合同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永安市已在2个村开展了确权登记,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两个国定试点县市下一步要认真总结做法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力争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境内全部乡镇,为全省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推开提供经验。
2.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我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总体实力偏小,必须进一步加大培育扶持力度。 一要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目前全省农民合作社中比较规范的仅占10%左右,带动能力普遍较弱。要继续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今年在全省创建500家示范社,其中省级150家;按照“七有”的标准组织4000家合作社深入开展规范化建设,争取年内有2000家左右进入省级规范社名录。各地要指导帮助合作社制定规范的章程,健全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盈利分配制度,保障入社成员合法权益,力争发展一个、规范一个、成功一个。省里将安排专项资金对规范社予以扶持,同时在安排购机累加补贴、承担农技推广项目、开展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对省级以上规范社、示范社给予倾斜支持。 二要扶持发展家庭农场。 目前我省家庭农场已超过1万个,但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只有503家。下一步,重点是要加快研究制定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扶持发展一批家庭农场示范场,创建省级示范场100家,适合家庭农场承担的项目将优先安排示范场实施。各地也要加强对家庭农场的管理和服务,帮助他们争取和落实优惠政策,推动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三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在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要引导工商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实行保价收购,为农户提供生产贷款担保;鼓励农民和合作社以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入股企业,分享加工流通环节增值收益。对与农户建立了利益机制的龙头企业,在项目资金安排和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评审上给予倾斜支持。 四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继续实施年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好1.2万名学员招生工作,加强与培训院校沟通协调,合理设置课程,改进教学方式,使培训教育更适合农民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措施,积极探索农业补贴与职业农民身份挂钩制度,逐步将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职业农民倾斜。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县工作,积极争取龙岩全市和其他10个县列入农业部整市、整县推进试点范围。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雨露计划,依托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村委会等大力兴办农民田间学校,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从业技能。
3. 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要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一要继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深入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加快18个全国和省级示范县建设,确保全省70个县(市、区)871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继续实施农业紧缺人才补充计划,新招聘500名涉农专业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 二要加快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 引导合作社、供销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组建耕种收加储运等服务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等方式,重点扶持建设一批农机合作社、植保统防统治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关键环节服务。 三要 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服务。 支持特色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加快推进蔬果、茶叶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到北京、上海等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主销区建立福建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省里给予省外促销租金补贴。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依托“世纪之村”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扩大农产品市场销售。
(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014年是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年前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到我省考察时要求福建积极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我们要围绕创建示范省的目标,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1.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积极推进各类标准园(场、小区)的创建,在巩固提升原有的93个国家级园艺作物标准园、80个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创建国家级、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各100个。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方式,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低残留农药、水肥一体化设施、秸秆腐熟还田等控源减排技术,鼓励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做到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农膜,努力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卫生水平。扩大“三品一标”认证规模,今年要完成80个无公害农产品、40个绿色食品的认证和40个有机农产品的再认证,并推荐申报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覆盖面,力争使全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生产的主要食用农产品基本实现可追溯管理。
2. 深入推进专项整治。 要在继续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完善各项日常监管措施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农药、生鲜乳、畜禽抗生素、“瘦肉精”、禁用兽药、茶叶农残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专项整治。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找准1~2个突出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整治。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管,实施检打联动、溯源调查,积极会同公安等部门严厉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大要案。
3. 着力创新制度机制。 在生产监管环节, 重点要建立产地环境监管机制,督促农业生产企业建立和落实投入品管理、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和产品检验检测等制度; 在信息公开方面 ,重点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制度,并进一步规范质量安全承诺制和“黑名单”制的相关措施,推进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在监管机制方面 ,重点要建立产地准出、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制度。目前省里正在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与食品监管体系的改革,一些工作职能和运行机制正在调整,各地的改革也将全面展开,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确保监管工作平稳过渡。
4. 全面提升监管能力。 目前,省市县乡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已初步建成。尚未设立机构的诏安、东山、石狮、洛江、翔安5个县要确保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机构设立。要充实人员力量,确保乡镇监管人员到岗到位。今年省级财政将投入3000万元,为42个县农业局配置流动监测车辆和检测设备,实现全省市、县流动监测的全覆盖;为200个乡镇配置快速检测等设备,增强基层检测手段。各地也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解决监管经费不足问题,有效开展属地内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等工作。要切实加强基层监管人员的培训,强化岗位练兵,不断提高县乡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农业系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绩效考评,实行省对市、市对县、县对乡逐级考评,着力提升监管工作效能。
(五) 进一步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我省生猪年出栏达2000万头左右,一些养殖区畜禽养殖污染还比较突出,解决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各地要以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为抓手,大力推进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促进农业环境和生态改善。 一要 认真贯彻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积极做好《条例》宣传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抓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要对规模猪场实行标准化改造。 按照扶大压小的原则,省级财政安排6500万元补助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进行粪污减量化、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促进规模以上养殖场向生态环保型转变,做到零排放或达标排放。今后所有安排于畜禽养殖方面的各类建设项目,都应将污染治理作为重要内容,把达标排放作为重要的验收标准,切实加强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三要 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模式。 因地制宜地推广猪-沼-果、猪-沼-粮、猪-沼-菜等循环农业模式,使养殖废弃物变废为宝;大力推广漏缝地面-免冲洗养殖减排技术,扩大生物发酵垫料床试点,减少养殖业面源污染。大力推行农牧结合、立体种养,每种生态养殖模式都要建立示范点。 四要推进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 鼓励大中型养猪企业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推广对病死畜禽采取焚烧、掩埋、机械、发酵等方式进行处理,从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年出栏5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病死猪机械无害化处理点建设补助。促进商品有机肥生产与推广使用,对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规模生产企业实行优惠电价等系列扶持政策,在土地整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增加安排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的资金。今年要建设一批果园、茶园、农田有机肥使用示范基地,全省推广商品有机肥160万亩。
(六)切实抓好 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扎实抓好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防控工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一要强化强制免疫。 全面落实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任务,完善月免疫日制度,确保做到应免尽免,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构筑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 二要强化预警监测。 建立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机制,对屠宰场、活禽交易市场、祖父母代种场、水禽场、迁徙野鸟栖息地等疫情发生风险环节,要增加监测频次,全年计划完成监测数量40万头(羽)份。 三要强化动物检疫监管。 进一步规范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监督工作,切实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办案力度,并加强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严厉打击非法出售病死猪的犯罪行为。
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 加强重大病虫监测与科学防控,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尤其是要重点抓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南方黑条矮缩病为主的水稻迁飞性害虫、流行性病害和突发性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同时,加强红火蚁、柑桔黄龙病和香蕉枯萎病等重大疫情监测与防控工作,促进经济作物稳产增收。
(七)着力深化农村扶贫开发
1. 强化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挂钩帮扶。 认真落实挂钩帮扶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积极协调挂钩部门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大力推动山海对口协作,加快共建产业园区建设,力争今明两年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与对口帮扶县(市、区)各建成1个以上共建产业园区。
2. 认真组织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 今年造福工程危房改造继续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总的任务还是5万户20万人。 一要尽快落实搬迁改造对象。 搬迁改造任务向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倾斜,春节后省里将尽快下达指标,各地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筛选确定搬迁改造对象,尤其要把贫困户优先纳入搬迁范围,有条件的地方要适当提高贫困农户补助标准。 二要坚持整村搬迁、集中安置。 重点实施30户以下的自然村整村搬迁,省里将继续扶持100个百户以上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各地也要建设一批集中安置区,引导搬迁户向小城镇、工业区和中心村集中。同时还要抓好农垦农场的危房改造,努力改善垦区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 三要加强集中安置区配套建设。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造福工程的饮水安全、道路交通、广播电视、电力电信、无障碍设施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积极协调解决搬迁群众落户、就业、子女教育等问题,让群众能够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
3. 全面落实帮扶到户措施。一要加强贫困户建档立卡。 前两年,我们调查确定了130万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下一步要把这些贫困人口逐户逐人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并进行动态管理。今年先在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重点村开展试点,各地扶贫机构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切实把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 二要促进贫困户就业创业。 加大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力度,雨露计划和其它各类培训要重点向贫困户倾斜。落实好扶贫小额贷款政策,用好省里每年50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在引导金融机构为贫困农户发放生产性贷款的同时,积极推进扶贫小额贷款创新试点,真正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八)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突出生态环境建设、突出美丽乡村建设、突出典型示范建设、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1. 切实推动宜居环境建设。 按照省政府召开的推进城乡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视频会议的要求,农业部门重点要抓好农村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我们要积极作为,主动会同水利、环保、国土等部门,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和农业废弃物治理,重点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区域内开展禽畜养殖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环境有效改善。
2. 开展美丽乡村创建。 去年,农业部在全国确定了1100个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我省40个村被列为试点。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试点村的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实施方案,策划、对接、实施好一批项目,争取早见成效。同时,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结合部门工作,整合相关项目资源,着力开展一批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创建试点。
3. 培育树立一批新农村建设典型。 结合开展宜居环境建设“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活动,重点从各级新农村试点示范村、美丽乡村创建村、集中搬迁安置村中,选择一批基础好、潜力大、特色明显的村落,培育并确认一批“产业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的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村,省里将采取整合项目资金扶持、发动社会力量帮扶等措施,树立一批可看可学可推广的新农村建设样板。
4. 持续创新农村工作机制。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加快发展,继续抓好干部驻村任职工作。省里已初步确定第四轮230多个省级重点村,由省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选派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各地也要适时确定本级新一轮重点村进行帮扶。加强农村“六大员”队伍建设,省里刚出台了加强“六大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按照“一人多岗、一岗多职,同类归并、减员增效”的总体要求,在原农村“六大员”基础上,整合省直有关部门设立的各类村级服务队伍。农业部门要积极会同林业、水利、海洋渔业等部门做好原农民技术员和农业信息员的队伍整合,研究制定选聘管理办法。县(市、区)农业局要负责具体实施选聘和日常管理,落实好津贴补助,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更好地发挥“六大员”的服务职能。
三、进一步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深入调查研究。 要重点围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等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力争出台一批指导性、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文件,为加快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继续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开展规范化示范窗口创建活动,规范农业执法行为。遵照“能少则少、能放则放”的原则,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县农业部门要做好省级行政审批事项下放的衔接工作,确保工作有序运转。 三要转变 工作作风。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抓好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深入开展下基层活动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活动,推进厅机关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加强机关效能督促检查,完善绩效考评机制,促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深入开展机关党建“三级联创”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农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树立农业部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今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推进到市县,各地农业部门党组(党委)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做到活动和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四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目前正值年关,尤其要切实做到严禁用公款互相宴请、赠送节礼、违规消费。深化廉政风险防控,重点要强化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要认真制定具体细化、针对性强的项目申报指南,严格项目申报条件,做到项目资金重点向重大项目倾斜,向省级以上合作社、龙头企业倾斜,既体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又有利于加强监督管理;创新项目资金的发放方式,生产性项目资金全面推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的办法,以有效杜绝虚列编造项目、骗取项目资金的行为;在更大的范围内对拟安排的项目资金进行公告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堵塞权钱交易的漏洞,建立健全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 五要加强机关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今年机构改革将推进到市县,市县农办、农业局要按照当地党委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机构改革中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性观念,顾大局、守纪律,确保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同志们,再过半个月就是立春了,农时季节紧迫。对抓好当前农业生产工作,我再强调五个方面: 一要加强 H7N9 禽流感 防控。 当前我省已发生7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要密切关注其发展动态,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强化监测排查、消毒灭源、检疫监管、应急处置等综合防控措施,在禽类或环境中一旦监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阳性的,要及时报告,规范处置,科学应对,并加强生产指导,稳定禽类生产。 二要做好农业防寒防冻工作。 最近我省北部地区的部分县市出现雪或雨夹雪天气,部分县出现积雪。各地要强化措施,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越冬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抓好防寒防冻工作。 三要抓好农业安全生产。 岁末年初是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上周召开的全国、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监督检查、专项整治和应急处置,扎实抓好以农机、沼气安全生产等为重点的农业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 四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 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调运调剂和供应,以备春耕备耕所需。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促进放心农资进村入户。同时,要根据当地的农业生产实际,提前统筹安排机耕、机灌等农机作业任务,合理调配机具,提高机械利用率。 五要保障节日农产品生产供应。 继续抓好冬季农业生产,特别是蔬菜、肉蛋奶等“菜篮子”主要产品的生产,满足节日供给。节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备受关注,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强化监管措施,加大监测力度,保证农产品质量不出问题。
同志们,春节将至,在这里我向大家拜个早年,祝在座的同志和全省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