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农业厅工作报告

22.03.2017  04:21
  二〇一六年一月十八日福建省农业厅张立先厅长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研究“十三五”发展思路,部署2016年重点工作。上午,我们参加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省委陈冬常委、省政府黄琪玉副省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15年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显著,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

2015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经济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仍然保持稳中向好态势,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17.9亿元,增长3.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93元,增长9%,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一) 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稳产增效。 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全年粮食总产预计达661万吨,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650万吨计划目标。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普遍增产增效,预计全年蔬菜产量1723.6万吨、水果715万吨、茶叶39.5万吨、食用菌(鲜品)247万吨,分别比增1.6%、1.9%、6.2%、4.7%,除茶叶价格有所下滑外,其他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畜禽生产总体保持稳定,生猪出栏量虽然削减但价格回升,牛羊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养殖效益较好,预计全年肉蛋奶总产量266万吨,比增1.8%。

(二) 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和福建农民创业园等“一区两园”完成项目投资70.2亿元,其中73个福建农民创业园及示范基地开工建设项目254个,完成投资50.3亿元,分别占年初计划的127%、101%;建成各类优势产业集中区36个,其中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10个,园区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新建成各类温室大棚11.5万亩,总面积达到178万亩,其中千亩以上规模基地达到105个、比上年增加30个。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600多家,全年接待游客近7000万人次,营业额103亿元。

(三)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进步。 实施第二轮种业创新工程,加强新优品种研发、繁育与推广,培育12家省级重点种子企业,建立种苗繁育、良种示范等各类基地近300个。深化闽台种业合作,在福建自贸区开展闽台种业合作机制创新试点,重点培育5家年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的闽台合作骨干企业,支持10家年产1000万株以上的蔬菜种苗企业建设集约化种苗基地,引进台湾良种2500多个,其中150多个得到规模化推广应用,全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全年新增补贴各类农机具6.5万台(套),全省农机拥有量达到353.2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43%。农业信息化蓬勃发展,淘宝、京东商城、苏宁云商等知名电商已在我省20多个县开设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点,福建农产品在淘宝电商平台上的交易额名列全国第四。建设10个国家级、省级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推进农业信息化与农技推广服务有机融合,将全省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273名全部编入专家服务团,指导基层农技员为群众解疑释难,为全省7700多名农技人员配置12316农务通手机,实现了农技移动全程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农技推广效能。

(四)农业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30个县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在首批26个现代茶业项目县建设农药监管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去年进一步在其余54个涉农县启动农产品农药监管平台建设,目前省市县三级监管网络系统已基本建成。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已将18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纳入省级平台管理,5000多个产品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为全省所有乡镇配备流动监测车辆和检测设备,并确定1974名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职监管员,每个乡镇平均2名以上,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全省“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3350个。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有效落实强制免疫、疫情监测、检疫监管和应急管理等措施,连续11年实现重大动物疫情稳定控制。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五有”规范化统防统治组织达到315个,绿色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深入开展农机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农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10多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农机安全事故。

(五)农业 合作交流持续拓展。 农业利用台资稳步增长,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546个,合同利用台资36亿美元,实际到资20.2亿美元,利用台资的数量和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预计去年闽台农产品贸易总额16.3亿美元,比增3%。厦门口岸连续8年成为大陆最大的台湾水果集散中心。成功举办“第七届海峡论坛·两岸特色乡镇交流暨休闲农业对接会”,开展“台湾青年农民福建行”活动。去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全国普遍回落的形势下,我省仍然实现增长,全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60.2亿美元,比增5.2%,其中出口87.5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成功承办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展会规模、展团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届之最。

(六)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效果明显。 认真落实省政府加强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六条措施,下大力气关闭拆除禁养区和可养区不达标生猪养殖场,去年基本完成禁养区生猪养殖场关闭拆除任务,共关闭拆除生猪养殖场7.5万户,削减生猪存栏607.5万头。加快推进可养区不达标规模养殖场改造升级,全年完成改造1928家,占年度任务的87.3%。规范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共推广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机械设备298台套。

(七)农村改革取得新成效。 漳平、永安、福清3个国家级试点县市和74个省级试点乡镇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1260个试点村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任务。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土地信托等多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土地流转率达到30%。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2.7万家、1.2万家,其中省级规范社超过3000家、示范农场600家。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2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55家,比上年增加9家。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培育,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就业技能等多形式的农民培训,全年培训百万人次,三年来共选送3.6万名农民学员到涉农大中专院校免费接受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

(八) 扶贫开发力度加大。 对扶贫开发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并建档立卡,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采取扶贫小额信贷、贫困劳动力培训“雨露计划”、社会帮扶等措施,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去年实现减贫20万人;完成20万人造福工程搬迁危房改造任务,“十二五”期间累计搬迁改造85.6万人。整村推进2200个贫困村扶贫开发,第四轮23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投入帮扶资金4亿多元,实施项目1743个,村均投入172万元。完善对口帮扶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制度和“面对面、点对点”会商对接机制,推动沿海县市与挂钩帮扶山区县共建山海协作产业园区18个。

2015年农业农村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我省农业农村能取得好的发展成绩,主要得益于: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逐年加大。 省委已连续13年出台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号文件,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还先后出台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精准扶贫等数十个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文件,为推动我省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中有增的良好态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着力培育发展新增长点。 各地加强农业项目策划、储备和招商引资,依托“一区两园”等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每年都生成和新上了一批重大投资项目,有力增强了农业的发展后劲。 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农民创业创新积极性。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大力扶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四是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整合各类农业项目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有效推动了重点工作的开展和重大项目的实施。创新项目资金运作管理,大力推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补助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将每年重点工作任务列入延伸绩效考核内容,切实加强督导检查,推动重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挑战更加多元。 一是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难度加大, 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抬升,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比较效益仍然偏低,保障农产品总量和结构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任务艰巨, 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逐年下降;工资性收入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大,出现增幅与外出务工人数“双下降”;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占比小,对增收拉动有限。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监管力量和手段不足,对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有效监管难度较大。 四是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耕地资源紧张,化肥、农药等投入品过度施用,畜禽养殖面源污染还未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下决心切实加以解决。

二、扎实推进2016年农业农村工作,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三五”我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要围绕农民持续增收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在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上取得明显进展,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提升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安全保障能力、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省农业农村工作总的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力争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稳产增产基础,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和投入向主产区、产粮大户倾斜,努力实现粮食生产不滑坡,力争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总产650万吨以上。重点要落实好四项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粮食产能区建设。 在粮食主产地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集成推广水稻“五新”、扶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等措施,全年建成连片50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功能区500片,面积50万亩以上,亩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0公斤,到2020年建成粮食产能区600万亩。 二是 深入开展高产高效创建活动。 组织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增产增效关键技术,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大力发展再生稻,推广再生稻高留桩机收技术,力争再生稻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加大对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的扶持,从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中切出一定比例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三是加大 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闽西北16个粮食主产县组织实施新增6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每年建设高产稳产粮田10万亩,重点修建田间排灌渠道、提水设施、机耕路等农田基础设施;每年复垦改造山垅田20万亩。通过土地整理、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和山垅田复垦改造,每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55万亩。 四是抓好 耕地质量提升工程。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1112工程”,即每年种植绿肥100万亩、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100万亩、秸秆还田100万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2000万亩(次),通过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结构,增强产业素质,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一是改造提升 特色优势产业 重点打造茶叶、蔬菜、水果、畜禽等全产业链总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立足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 因地制宜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在全省各地形成一批不同品种、各具特色的园艺、畜禽产业集群和集中连片的规模生产基地,提升优势产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 适应市场消费升级的要求,调整 优化农业 生产结构。 种植 重点要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推广绿色生产模式,推进精深加工、系列开发,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其中:茶产业重点要发展生态茶园,提升茶叶品质,培育知名品牌,优化茶类结构,提高名优茶比重,开发适应多层次消费需求的系列茶产品;蔬菜产业要以闽东南沿海冬春蔬菜和闽西北反季节蔬菜优势产区为重点,建设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配套建设贮藏、保鲜设施;水果产业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果类品种和熟期结构,提升分级、贴标、保鲜、储藏等采后处理和精深加工水平,实现多重增值;食用菌产业要在稳定发展大宗食用菌品种基础上,适度发展珍稀和药用菌类,发展工厂化标准化栽培。 畜禽养殖业 重点要支持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场建设,加大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排泄物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解决畜禽养殖面源污染问题。在稳定生猪养殖的同时,加快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和现代家禽业发展,提高奶业生产水平,充分利用抛荒山垅田资源,扶持草牧业发展,鼓励养殖场发展“粮经饲”种植,促进种养良性循环。 顺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力推进农业 科技创新与推广。 继续组织实施好现代种业创新工程,加大商业化育种扶持力度,重点培育10家省级以上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支持三明市建设“中国稻种基地”,支持福州、厦门建设“闽台合作种子产业园”,深化闽台种业合作,加大农业“五新”推广,为特色优势产业升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要巩固提升“一区两园”建设,引导特色种养业、农业龙头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今年,要着力在“一区两园”新建一批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物流、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新上一批设施蔬果生产、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兴农业产业、休闲农业等重点项目,力争全年完成建设项目300个、新增投资80亿元以上,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园艺、畜牧、水产、花卉、种苗等产业示范基地,构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开展福建农民创业园第二轮示范创建工作,从现有的64个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中,择优筛选近三年来建设成效明显、绩效考评优秀的基地升格为福建农民创业园,将创业园数量从目前的9个增加到16个。

三是继续扶持发展设施农业。 加大实施设施农业示范工程,重点支持发展适合我省气候特点的温室大棚设施、先进实用的温控系统、专用品种与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物联网智能操控、无土基质栽培等项目,配套建设贮藏、保鲜等设施。今年省里将重点扶持建设温室大棚1.4万亩以上,力争辐射带动全省设施农业发展到185万亩,其中千亩以上规模的设施农业基地达到120个。在发展设施农业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手段,加强设施农业配套技术、成套设备的研发、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积极推广适合我省农业生产条件的各类农机设备,进一步提高特色优势产业关键生产环节及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构建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云平台,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全面提升农业设施装备及集约化水平。

四是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在抓好特色种养业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推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延伸做长产业链条,形成“一产接二连三”的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重点要实施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扶持建设农产品产后贮藏保鲜、热风烘房、多功能烘干等设施设备,增加农产品产后效益;在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农产品深加工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促进山区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让农民在加工环节分享更多的收益。 扶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业, 在抓好特色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的同时,积极创新农社对接、农超对接、直销直供等现代流通新业态,特别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引导和支持涉农县市加强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对接与合作,加快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活动,创建10个国家级、26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组织开展部、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点创建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俗、人文特点的乡村旅游品牌,不断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位。

(三)强化农产品 质量安全监管和 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 提高农业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省为目标,着力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1213”行动计划。 首先要建设一批基地。 大力推动各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新创建省级以上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各100个。加快制定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地方主要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加大推广应用,争取入户率达到90%以上。 其次要提升两个平台。 加快农药兽药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抓紧农药企业终端软件的安装调试,力争上半年全面启用平台,对茶叶、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作物使用的农药和畜禽使用的兽药实行统一入市备案审核、统一经营登记,建立和完善农药兽药经营诚信档案、实名购买、购销台账制度,实现农药兽药购、销、用流向可追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监管,进一步将设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重点加工企业、列入省级规范社名录的农民合作社、进入超市的规模种植养殖场(基地)和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的食用农牧产品、水产品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实现大宗食用农牧产品、水产品质量可追溯。 三要完善一个机制。 抓紧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全面落实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探索实行农产品产地质量证明制度,通过市场准入倒逼生产管理。 四要实现三个目标。 深入开展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强化专项整治和例行监测,力争全省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继续实施基层监管机构人员补充计划,提升检测监管设施设备水平,进一步增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加大“三品一标”认证,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的优质率。

二是抓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要着力推进“六个强化”:强化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防控,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强化动物疫病监测预警,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应急管理;强化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推进种畜禽重点疫病净化、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强化动物卫生监管,严格实施动物检疫和跨省调运检查;强化屠宰行业监管,推进屠宰企业标准化建设;强化兽药、饲料、瘦肉精、生鲜乳、动物诊疗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种动物防疫违法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牢基础。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 要重点抓好水稻重大病虫害和流行性病害以及突发性病虫的监测预警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防治效率,全省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争取达到400万亩,全省病虫危害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粮食产能区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00%。

(四)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一是打好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攻坚战。 推进可养区规模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全面落实省市县三级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任务,省级重点抓好存栏5000头以上、171个存栏1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市县两级重点推进2000个存栏250-1500头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并督促存栏250头以下生猪养殖户自行改造,力争2018年底前全省规模养猪场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加大对禁养区少数尚未拆除的养猪场的执法力度,防止养殖面源污染回潮,确保禁养区所有养殖场和可养区内不达标排放养殖场全部关闭拆除。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深入开展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新建一批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应用一批新型植保机械,大幅度减少农药施用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生产和使用有机肥,力争今年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24%,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3%,主要农作物农药、化肥利用率每年都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到“十三五”末均超过40%。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实施一批种养配套、有机肥加工、沼液利用项目,今年要推广猪—沼—果(茶、菜、稻)生态模式2万户以上;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推广秸秆种植食用菌、秸秆回田等以用促禁模式;加强废弃农膜及包装物回收利用,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试点,将废弃农膜回收率提高到60%以上。

(五)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推进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主要在以下方面着力: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今年起在全省行政村全面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要强化督查指导,加快工作进度,完善纠纷调解,提高工作质量,妥善解决确权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争取年底前全省开展这项工作的12740个村中有90%完成底图制作,有50%完成权属调查,有30%完成合同签订,为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打好基础。

二是支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支持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农民土地,鼓励农民自愿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让农民更多分享规模经营收益。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财政奖励补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机、植保等经营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代收、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农产品烘干、运输、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发展规模经营提供有力支持。促进12316农业信息服务与农技推广服务深度融合,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农技全程服务,运用信息化手段助推农业规模经营。

三是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创建活动,省、市、县三级今年继续扶持500家示范社。开展“千人带千社”活动,组织1000名科技人员和业务骨干与1000家合作社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帮助合作社规范管理制度、增强经济实力、提高带动能力。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指导、支持和服务,鼓励发展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分级建立家庭农场示范场名录,扶持培育家庭农场示范场,今年省级培育100家、每个设区市培育30家以上、每个县培育10家以上示范场,争取到2020年省级示范场达到1000家。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参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继续开展年百万农民大培训,实施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和“雨露计划”,加强对农民农业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继续实施年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新选送1.2万名学员到农业大中专院校参加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快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力争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达到50万名。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一批产业龙头和行业领军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入股分红、合作经营、保底收购等方式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力争今年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达30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突破60家。

四是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工作。 指导支持沙县、永春县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三明市和屏南县开展国家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验、闽侯县深化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有效推进试验示范工作。抓好农垦改革发展,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农垦改革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快制定出台我省贯彻落实意见,按照“场业联建、发改联动、条块联手”总体思路,理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力争在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上取得实质进展。

三、推进精准扶贫,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

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确保完成今年脱贫20万人的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 完善精准扶贫管理机制

深入开展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近期将召开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回头看”电视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各地要按照会议要求,抓紧协调相关部门对现有的贫困人口进行信息比对,剔除不符合条件的对象;组织工作队进村入户逐个核查,对遗漏及返贫的贫困人口重新认定增补,做到应进则进、应退必退,确保全省建档立卡数据真实可靠。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加强动态管理,认真制定帮扶计划,力争让每户重点扶贫对象都有帮扶责任人、有具体帮扶方案,为真正做到精准发力、精准扶持打好基础。

二)积极推进产业扶贫

重点扶持贫困地区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农家乐”、林下经济等农村二、三产业,力争做到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增收脱贫项目,依托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脱贫。加大小额信贷扶贫力度,通过开展扶贫小额贷款贴息、小额信贷担保等方式,对贫困户发展生产给予信贷支持。加大对贫困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大力组织实施“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对贫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创业能力培训,实现“一户一培训,一户一就业”,力争3年内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劳动力轮训一遍。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对部分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到设施农业、水电站等效益好的产业项目,将股份量化到贫困户,使贫困人口能够获得稳定的资产收益。

 

三)实施扶贫搬迁造福工程

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3年内要完成我省居住在偏僻自然村、地灾隐患点、生态保护区等地域近50万农村人口的搬迁任务。今年需完成搬迁安置15万人,新建100个百户以上、100个5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区。各地要抓紧编制完善造福工程专项规划,依托县城、集镇、工业园区、中心村安置搬迁群众,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享有与当地群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继续实行省内现有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家下达我省地方债和专项建设债券,以及财政贴息贷款等支持政策,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扶持力度,努力做到应搬尽搬。对非建档立卡农户的搬迁,各任务县要主动与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对接,帮助搬迁户获得更多的长期低息贷款。

(四)加大对口帮扶力度

健全完善省领导挂钩、省直部门联系和沿海发达县对口帮扶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制度,组织开展“面对面”会商、“点对点”对接,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困难问题。深化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继续对2200个贫困村采取“干部驻村、部门帮扶、资金捆绑、政策支持”办法,建立以“第一书记”为核心的驻村工作队,组织贫困村群众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增加村财和农民收入。加大社会帮扶力度,组织市、县、乡党员干部、各界人士和各类组织开展结对包户帮扶工作,做到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帮扶责任人、都有一项以上帮扶措施,不脱贫不脱钩。

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

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挑战,农业部门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全省农业系统要全面树立“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新理念,着力提高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农民增收取得更大成效。

(一)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入开展“马上就办”活动,进一步方便基层和群众办事。对省厅目前仍保留的18个大项30个子项审批项目作进一步的梳理,能取消的要尽快取消,能下放的要抓紧下放,对确实需要保留的要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各地要切实做好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落实工作,确保平稳过渡。积极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加强对责任事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确保省政府核定我厅的262项责任事项真正落实到位,确保权力公正公开、透明高效运行。加强农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制修订工作,强化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和贯彻执行,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不断提高农业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科学谋划“十三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研究制定一批更具指导性、操作性的政策文件,推动实施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工程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加大治庸治懒治散治拖力度,提振农业系统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增强敢于担当、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大潮中积极作为、再立新功。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加强12316农业服务热线、行政服务中心、农机监理窗口等文明行业、服务窗口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提高农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水平,树立起农业部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三)努力提高廉洁从政水平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切实履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加强廉政教育和制度建设,强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加大惠农政策实施过程的督查力度,强化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健全完善项目申报、评审、验收和资金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工作程序,编好扎紧制度的“笼子”。积极创新项目资金的发放方式,大力推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资金补助方式,在更大的范围内对项目资金进行公告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堵塞权钱交易的漏洞,建立健全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

同志们,推进今年和“十三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进一步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续写“三农”发展新篇章,为我省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