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300年洪氏土楼即将修缮 改造成老年活动中心

28.07.2014  18:14

  土楼已破败不堪,但外墙仍坚固如初

  海峡都市报7月28日讯 南安霞美镇杏埔村的洪氏土楼,已有300年历史。土楼整体外观较为完整,但内部早已破败不堪。日前,霞美镇杏埔村已决定着手修缮土楼,保留土楼整体外观,改造成老年活动中心。目前,修缮方案正在设计中。

  全市目前共有64座土楼,多数已无人居住。泉州土楼的保护,值得关注。

   内部破败外墙坚 村里拟组织修缮

  洪氏土楼位于杏埔村篮球场旁,方形,大门上隐约可见“半壑楼”字迹,但八马图已看不清形状。楼内杂草丛生,部分墙体坍塌。

  75岁的洪耀宗就住在土楼后,对土楼有着很深的感情。他介绍,土楼占地600多平方米,墙厚2.2米,大约始建于康熙年间,这几十年曾先后被作为校舍、粮仓、制鞋厂。

  新中国成立前期,土楼是杏光小学的校舍。当年的洪耀宗就在这里上学。1956年,土楼又被作为粮站,后来,变成了制鞋厂。“1990年,制鞋厂倒闭,土楼就荒废了。

  20多年来,土楼逐渐荒废,部分村民还在里面养起了家禽。3个月前,洪耀宗组织将土楼内的大量渣土堆清理出去,由村里投资加上乡贤的捐款,在门前修建起一个篮球场。

  杏埔村的洪主任介绍,村里的老人众多,修缮后的土楼将是老年活动中心的一部分,届时土楼将修旧如旧,保留外墙,内部建设幸福慈善院,供村里的孤寡老人、五保老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