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片区改造让路 晋江60年洋楼平移25米花费近百万
洋楼平移后,将被完整保留下来
托盘下铺设滑轨和滚轴,以便移动
6月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苏桐轩 谢明飞 文/图)昨日上午7点起,晋江陈埭鞋都片区改造工地,具有60多年历史、重500多吨的陈妈祝祖厝,在工人操纵的5根钢索拉动下,向东平移25米。
陈妈祝祖厝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座砖石木混合结构的二层洋楼,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既有典型的闽南红砖风格,又融入南洋建筑的棱角,极具特色。此次鞋都片区改造,洋房所处位置将建设一条市政道路,为保护这座历史风貌建筑,相关部门便决定将房屋向东整体平移。
现场,工人一边铺设滑轨钢板、滚轴,一边利用油泵驱动液压千斤顶,拉动着连接房屋的钢索。
实施这次工程的是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已有20多年古建平移经验。“我们已做了两个多月前期工作。”工程负责人李梁峰说,房子平移时,要将石头地基托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托盘”,托盘下铺设滑轨和滚轴,然后用推动设备将房子移动到固定的新基础上。
此次平移的主要难度,在于这栋房子整体性较差,属于石头房,石柱较多、比较脆弱,要将地基换成混凝土托盘难度较大。原先洋房旁边,还被后人联结搭建一座小屋,用做厨房,由于没有保留价值,在平移前,施工人员已将它与洋房分割开。
“房屋里面很精美、雕梁画栋,我们只在地基施工,里面完整保护下来。”李梁峰说,此次投入人力40多人,费用接近100万元。房屋平移之前在泉州已有先例,但均是时间较短的新建筑,平移具有60多年历史的房屋,可能还是第一次。陈埭镇洪副镇长称,房子平移后,将纳入晋江市鞋都片区“紫峰里”民俗保护区进行保护规划,整个保护区占地40多亩,有50多栋历史风貌建筑,陈妈祝祖厝是唯一一座为了保护而平移的。
陈埭镇涵口村老人协会会长陈火炮说,上世纪50年代,陈妈祝先生向陈埭涵口村家中寄钱,修建这座建筑给子孙居住,“陈妈祝先生祖籍涵口村,早年远渡到菲律宾创业,曾先后捐资2500多万元,用于家乡的公益事业和教育事业。创办紫峰中学完中校是他一生的夙愿,在他有生之年,就捐了1100万元建校,临终前还嘱托后人完成他的未竟心愿,2008年10月,陈妈祝先生家人还乡时,再次捐资1000万元用于紫峰中学高中部各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