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个维度观测5年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11.12.2015  12:38

  教育涉及亿万学生和千家万户,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评价教育事业发展的效果,需要多视角观测,尽可能客观。下面,我想基于4个维度,谈谈对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从学生维度看。一是学生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进一步得到重视。比如,国家实施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000多万农村学生。又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体育课课时,严禁任何学校以任何理由占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二是学生选择机会不断增加。比如,上海、浙江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分类考试、一年两考、自选三科,将统考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和参考。三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扎实推进。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减负万里行”和“身边的好学校”等活动,从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招生管理、规范教育教学、完善考评体系、保证学生休息时间等多方面入手,减轻中小学生不合理课业负担。已有10多个省份建立学生课业负担定期监测制度,小学生减负成效初显。四是弱势群体教育得到越来越多关注。比如,2014年首次在高考中为盲人考生专门研制试卷、首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实行残疾学生单考单招、首次专门设立残疾人中医专业硕士学位。又如,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再如,不断扩大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规模,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明显增多。可以说,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选择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公共政策的重要价值取向。

  其次,从教师维度看。一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前所未有加强。国务院专门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补充乡村教师、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水平、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等作出新的系统部署,乡村教师在国家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政府、企业和热心人士共同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合力加快形成。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村小和教学点乡村教师专门给予生活补助,对在乡村长期从教的教师给予奖励,实行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为乡村教师建设周转宿舍等一系列举措的出台,长期以来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局面正在加快扭转。二是教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比如,出台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文件,对规模较小的村小和教学点予以倾斜,长期以来城乡教师编制倒挂这一老大难问题在制度上取得突破。又如,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在15个省份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三是教师职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比如,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行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岗位。又如,教师培训制度进一步完善,全面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5年培训教师700多万人次。四是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比如,围绕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等,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划出中小学教师10种师德禁止行为和高校师德7条红线,师德建设进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又如,出台幼儿园、小学、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校长(园长)专业标准,进一步明确对校长和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说,5年来,教师工作不断强化,突破了一系列制度“瓶颈”,有力推动了教育从注重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第三,从社会维度看。一是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比如,教育部门与行业部门加强合作,实施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探索工程、医学、农林、法学、新闻传播等领域人才培养新机制。主动对接需求,加快培养服务外包、信息安全、集成电路、非通用语种等领域紧缺人才。又如,全面部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二是学科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需求更加匹配。比如,主动对接劳动力市场需求,优化中高职专业设置,中职专业大类由13个增至19个、专业数由270个增至321个,高职新增3504个与现代产业紧密联系的专业点。三是职业教育布局与产业发展更加协调。高职院校布局向中小城市延伸,全国1186所高职院校中,设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的超过630所,150多所设在工业园区、开发区和科技园区,进一步对接了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可以说,5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参照,教育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

  第四,从国际维度看。一是引进了一批高质量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新设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4所中外合作大学,新增600多个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资源持续增多,在满足选择性教育需求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教育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二是“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已有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老挝苏州大学等4所高等教育机构和一些项目在境外落地。在全世界130多个国家设立470多所孔子学院和近900个孔子课堂,越来越多的国家开设汉族课程或汉语专业,国外学习汉语人数达1亿。三是双向留学发展迅速。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完善出国留学的选拔机制和自费出国留学的资助制度,先后推出了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国家公派硕士生项目等出国留学项目,大力培养国家紧缺人才。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来华留学发展迅速,来华留学学生总数、生源国家数、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及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数4项指标均创新高,越来越多国际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可以说,5年来,教育对外开放积极稳妥推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效果不断显现,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以上几个维度,尽管尚不能囊括5年来教育事业发展成就的全貌,但反映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在理念、目标、重点、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总体上看,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教育需求得到较好满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我国正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虽然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成效显著,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性需求越来越旺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样,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提升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任务依然繁重,迈向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任重道远。

  对下一步教育工作,有3个方面建议:一是在继续强化政府教育责任的同时,创新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拓宽教育资源渠道,扩大教育有效供给,进一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二是在优化教育改革发展顶层设计、加强统筹谋划的同时,充分考虑各地各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加强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坚持依法治教,增强教育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调动基层和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教育活力。三是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同时,进一步聚焦问题,突出重点,深化综合改革,集中力量解决制约教育现代化的“瓶颈”问题,尽快在构建基本教育公共服务网络、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