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往返平漂探空组网系统试验启动

15.06.2018  23:55

   中国气象报记者简菊芳报道 6月10日7时45分,在安徽省安庆市等6个放球点,一个个经过改进的探空气球升空,2018年往返平漂探空组网系统试验(以下简称试验)正式启动。1小时后,在合肥、弋阳、鹰潭、襄阳、怀化等12个异地接收点,一组组探空数据也都已安全“抵达”。

  本次试验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牵头,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气象局以及国家气象中心共同完成。试验周期为1年,试验组根据不同季节的平流层风向在长江流域中下游的湖南长沙,湖北武汉、宜昌,江西南昌、赣州,安徽安庆作为气球施放地点,并建设了12个异地接收机,构建探空信号地面接收网络,保障观测试验区域全覆盖。

  “试验观测数据经过质控处理后,可为数值预报模式、气候变化以及相关气象科研提供支撑。”试验技术组专家、气象探测中心高级工程师杨荣康说。试验要评估6个放球点和12个接收点组成的18个探空组网系统的技术性能、建立观测业务运行数据处理流程以及数据应用运行模式;定量评估试验数据对数值预报的影响,探索建立适应性气象观测互动机制;分析试验数据对天气预报的影响,并开展预报检验以及应用评估,探索其与预报业务的互动。

  按照国际探空业务要求,探空数据每6小时或者12小时需要一次更新。试验技术专家郭启云称,与之前的垂直观测获取两次探空资料不同,往返平漂观测试验通过气球上升、平漂和下降,在不加密探空次数、不增加额外探空成本和探空站维持经费的前提下实现了数据的加密。而试验使用经过改造后的探空气球,即内外双球,外球在垂直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爆炸,内球(氢气平衡球)继续平漂一定时间后由控制中心干预降落。同时,弥补了现有观测无法实现平流层(距离地面20公里至30公里)连续观测的空白,为高空探测无人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根据试验安排,项目组将模拟搭建国家级数据处理中心,实现数据中心实时按照探空仪为惟一参考的组网数据时序廓线构建;建立个例资料库,用于天气个例的分析及模拟检验分析。同时,在数据处理中心对试验上升、平漂和下降3个阶段获取的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进行实时质量控制,并基于质控前后的数据以及观测仪器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进行质量评估。

2018年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启动
  中国气象报记者卢健 通讯员李萍报道  6月21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