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新词”反映时代发展活力
7月18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北京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7)》,报告显示,洪荒之力、吃瓜群众等成为2016年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而葛优躺、辣眼睛、全是套路等成为年度网络用语。这份报告是教育部、国家语委连续第12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7月19日《信息时报》)
网络用语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维基百科全书上说:“网络语言,即互联网常用语,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时代要有互联网思维,自然就有了使用网络语言的思维,这是语言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语言对时代发展变化十分敏感,社会生活的每个变化都会反映到语言中来。而基于网络语言的交流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认可和普及后,也就成了一种“流行语”。
流行就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个新词能够流行起来,一定契合了某些群体的某种心态,并唤起了广大民众的共鸣。虽然它可能是现实的沉重脚印,也可能只是情绪的简单宣泄,但在“互联网+”语境下,却生动反映了一个时代发展的活力。用发布方的话来说,这些新词可以看出2016年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以及媒体和百姓关注的热点。 例如,“我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了”让没有获得金牌的傅园慧一夜圈粉300万,成为奥运赛场上最受人关注的运动员,“它的流行,有调侃,有希冀,勾勒出一幅民众渴望正能量的时代画卷”。
某种意义上讲,教育部、国家语委这么“高大上”的部门,连续12年从诸多网络用语中筛选提取出“年度新词”,体现了对社会生活语言发展变化的关注,并以理性宽容和极大热情接纳这些“流行语”。从中亦不难发现,我国语言文字“正在从精英创造时代进入大众智慧时代”,这也是不可阻逆的潮流。网络语言不是洪水猛兽,它受到人们的追捧,正是它充满活力的标志。
曾几何时,有人说网络用语在语音、词形等多方面失范,建议有关部门管一管。其实,网络语言也是遵循优胜劣汰规律的,一些低俗、粗鄙的网络用语,虽然会热闹一阵子,但终究不会长久,难以持续传播下去。而教育部、国家语委连续12年发布“年度新词”,包括《咬文嚼字》也连续多年发布“年度十大流行语”,其实就是对那些失范用语的过滤和净化。最终能够流行下来的“年度新词”,经过“大浪淘沙”,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方能具有强大的正能量和生命力。(泉州市委文明办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