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男孩4岁时被拐 10年后与家人在惠安团圆

18.12.2015  11:25

向鑫鑫(右二)被找到,一家人在惠安会面。

核心提示

昨日,惠安警方通报,10年前,贵州省遵义市4岁儿童向鑫鑫在家门口被拐;10年后,惠安警方通过对疑似被拐儿童采集DNA比对,在惠安县小乍镇一沿海渔村找到了向鑫鑫。12月16日上午,当年被拐卖的向鑫鑫在惠安县公安局小乍边防派出所会议室里见到了亲生父母,分离10年后,一家子终于得以团圆。

□本报记者 廖培煌 张文璟 通讯员 陈国龙 文/图

DNA比对 发现被拐儿童

今年11月上旬,惠安警方接到上级警方通报,今年2月份惠安警方送检的小乍镇某村黄佳的DNA数据,与贵州省遵义市2005年3月3日4岁儿童被拐案向鑫鑫的父母向毅、向娟的DNA数据比对认定相同,由此确定黄佳就是被拐儿童向鑫鑫。

惠安警方打拐办工作人员立即前往惠安县小乍镇核查。经查明,黄佳今年14岁,就读惠安某中学初中二年级,养父黄奇,47岁;养母康兰,46岁;上有两个姐姐,其中一姐姐已出嫁。11月底,惠安警方与贵州遵义警方联系,协商解救被拐儿童向鑫鑫的有关事宜。

儿子被拐 父母苦寻十年

12月15日上午,向毅、向娟夫妇等人在贵州遵义警方2名打拐办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乘车抵达惠安,并与惠安警方取得联系,要求解救被拐儿童向鑫鑫,让其亲生父母带回贵州老家。

据向毅、向娟夫妇介绍,他们家住贵州遵义市内环路花台坡荀家井车站一带,2005年3月3日上午,4岁的儿子向鑫鑫(2000年12月15日出生),在家门口玩耍时被人拐走。向毅夫妇连续找了几天没有进展,便向警方报案,并采集DNA血样送检,其数据录入公安部DNA库。

10年来,向毅、向娟夫妇找遍了贵州、四川等地,仍没有找到儿子,他们始终未放弃希望。小时候向鑫鑫能熟记母亲的电话号码,向娟因此一直不敢更换手机号码,希望失散的儿子哪天想起来,会给母亲打电话。但一晃10年过去,向毅夫妇几近绝望。

母亲拥抱 儿子推开双手

惠安警方经多方协调,确定认亲时间定在12月16日上午9时30分,地点安排在惠安小乍边防派出所。

12月16日上午9时许,惠安警方打拐办工作人员带领向毅一行人,驱车抵达小乍边防派出所。

9时30分,向鑫鑫的养父母带着他走上派出所二楼时,向娟控制不住激动,一下子抱住失散10年的向鑫鑫,呜呜大哭。向鑫鑫虽已14岁,但这突来的一幕,让他不知所措,一时无法接受自己是被收养的。虽然知道抱着自己的是亲生母亲,但陌生感还是让他推开母亲的双手。

在两地民警的引导下,双方人员心情慢慢平静。向毅、向娟夫妇介绍了向鑫鑫被拐经过,向鑫鑫的大哥向扬讲起小时候的往事,希望能唤起弟弟的记忆,但向鑫鑫总是回答“不记得”。

选择去留 尊重孩子意见

向鑫鑫的养父母黄奇、康兰介绍,他们结婚后生了两个女孩,就想收养一个男孩。2005年春节后,经别人介绍,他们得知石狮有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妇有一名三四岁的男孩要送人。这对男女(实际上是人贩子)对他们称:其儿子、儿媳因超生,无力抚养,想把4岁的孙子送人。黄奇、康兰夫妇付给这两名人贩子3万元,就将小孩带回惠安收养,后改名为黄佳。

当日10时,向毅、向娟在向鑫鑫带路下,来到位于海边的一个小渔村家中做客,这就是黄奇和康兰的家。相认之后,两地警方征求向鑫鑫意见。他称,这10年来,养父母一家人对他疼爱有加,他从小在惠安读书生活,对惠安环境比较适应,表示要留在惠安养父母处,不愿意跟亲生父母回到贵州老家,但放假时会到贵州探亲。

  

向鑫鑫的这一决定虽然伤了亲生父母的心,但向先生夫妇看到亲生儿子在惠安生活得很好,感到宽慰。目前,向鑫鑫的养父母和亲生父母,从有利于小孩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考虑,表示尊重向鑫鑫的意见。(本文涉及人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