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不领工资 企业家当村官坦言:找到人生价值

10.01.2016  17:24

  福州新闻网1月9日讯(记者 邱陵)1月7日凌晨1点30分许,福清港头镇草柄村党支部书记王长勇躺在床上睡得正香,被一阵刺耳的手机铃声惊醒,接起来一听,原来是村民的孩子在外和人闹起纠纷,双方言语不合即将上演“全武行”。王长勇想都没想,亲自驱车赶到现场协调和解,再回到家中天边已经泛白。这样的事情虽不常有,但“有事找王书记”已成为村民的习惯。

  1月8日上午,记者在草柄村见到王长勇时,一夜未眠的他神采依然,健步如飞。“我当了16年的村支书,琢磨透一个道理,其实村民想要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安全感和幸福感。”王长勇是草柄村从“落后村”变成“示范村”的领头人,也收获了“福建好人”、“福州市劳模”、“福建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福州市最美村官”等无数荣誉,作为曾经叱咤商海的企业家,他现在觉得,村官更令自己找到人生价值。

   化解农村土地纠纷凭铁规

  “修路书记”先通“心路

  “落后村”、“上访村”曾经是草柄村的标签,16年以前,这个福清港头镇的普通村庄,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村民之间因无序建房、地界不明等原因,矛盾丛生,甚至有人去“天子脚下”的北京告状。

  30多年没有发展党员、连续三届选不出村支书、老百姓压根不信村干部能公正办事、整个村庄因利益形成10多个派别互斗……2000年,异地经商的王长勇被组织慧眼选中,引进回村当书记。

  王长勇告诉记者一个小插曲:港头镇党委发出邀请后,未待他答复,“先斩后奏”在当地报纸刊登一则消息,称王长勇将回村走马上任,而他还被蒙在鼓里,等大伙都传开以后,他这把“生米”也被煮成了“熟饭”。

  回来一看,王长勇倒吸一口凉气,表面上是道路基础设施落后,可实际上村民“心路不通”才是最大的死结。先通“心路”,再修道路,干满三年,就回企业打理生意,王长勇上任伊始这么决定。

  “9岁时,我因为放牛不小心,牛吃了邻居家田地里的几棵菜,被人家打了一顿,为这事情,从此两家结了梁子,互不往来。”王长勇说,村民要化解长年累月的矛盾隔阂,必须得有带头榜样来示范。于是,他刚当上村支书,第一个找的就是这户邻居,诚恳真挚的态度打动了对方,双方冰释前嫌。

  和为贵,和生财,在王长勇带领下,“党员让群众、干部让乡亲、富人让穷人”的基本原则被确定下来,农村常见的土地纠纷居然迎刃而解。

  有两个家族因几十平方米的土地闹了7、8年,其中一个村民甚至告诉王长勇,“想买包炸药,跟他同归于尽”。王长勇凭借过人才干,只花2个晚上定地界、明产权,双方重归于好。

  “农村纠纷90%涉及土地财产,我们定下铁规矩,严禁私自买卖集体土地,一户只能建一宅,建新房交旧房等,村民间的纠纷自然逐渐化解排除了。”王长勇笑称,过去派别众多的村庄,如今只有一个派别,就是“长勇派”,村民的靠山就是他,而他的靠山则是党组织。

  在这样的群众基础下,村里要修通往镇区的水泥道路,涉拆的村民不仅毫无怨言,甚至还甘愿捐资,两度扩建后的村道宽达16米,被称作港头镇“西伯利亚”的历史终结了。

  三年后,完成任务的“修路书记”王长勇准备卸任回企业,乡亲不干了,“你要是走了,这三年就白发展了。”在村民的强烈挽留下,王长勇下决心卖掉了企业,一心扑在草柄村,乐当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