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三代人 一针一线编织“人间温暖”

28.09.2019  10:40

  70年,一针一线

  蕴含着经济发展的独特密码

  70年,一衣一布

  见证了社会变迁的万千气象

  

  在福建福州

  有这样一家三代人

  用拼搏与汗水

  为中国纺织事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针一线

  

  郑宝佑,今年74岁

  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

  作为家中长子

  他早早就承担起养家的重任

  郑宝佑说:“我们这代人都是穷苦出身,很苦很苦,是说不出来的那种苦。

  

  1949年,中国的纺织品还不能自给

  仅有58个大型纺织厂或加工点

  仅用一年时间

  棉纺厂数量就超过250家

  

  长乐地处东南沿海,是“无棉之乡

  没有棉花,纺纱行业成了“无源之水

  郑宝佑很敏锐地觉察到这个苗头

  在长乐制纱的想法在他心中扎了根

  

  上世纪八十年代,市场经济春风初起

  郑宝佑看准时机,和几个朋友商量后便集资办起了纺纱厂

  他说:“我们刚做纱的时候,没有请技术员,就是自己在蛮做。

  

  一穷二白、一头雾水……

  技术、管理、原料……

  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别看一条纱,其实技术是非常全面的。比如说湿度、天气、机械设备……每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

  

  事情不简单

  但把事情做好的初心一直简单而执着

  

  21世纪初,郑宝佑进军纺织业上游,用化学原料生产短纤和长丝

  从源头上为长乐乃至福建纺织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

  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服装零售市场

  2018年

  中国一共制造了约456亿件服装

  在456亿件服装背后

  是中国完善的服装产业链条

  截至目前,中国大陆是世界各经济体中

  化纤产量最大的

  占全球逾70%

  化纤年产量从100万吨增长到5000万吨

  只用了约30年

  化纤企业的数量在减少

  实力却越来越强大

  

  “路是越走越宽的

  技术也是不断升级迭代的

  郑家三代,有个不成文的共识:技术是纺织业的命脉和灵魂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当时纺纱机器普遍的生产能力是每台420纱锭

  郑宝佑不断钻研琢磨

  通过升级换代

  将每台机器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十几纱锭

  并且数量一直在增加

  “别人亏损我不亏,别人能赚我更能赚。”郑宝佑说

  

  郑洪是郑宝佑的儿子

  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

  他大学毕业后也步入了这个行业

  对于纺织设备

  他比父亲更为敏感

  他认为目前纺织行业的竞争力

  主要取决于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于是,他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设备改造

  目前产量相比几年前已经翻了一番

  

  郑霖镔是郑氏纺织家族的第三代

  留学归来的他也选择了纺织行业

  技术升级换代

  在他手里

  是个时代命题

  他正用自己的行动,寻找答案

  

  “我始终记得在我结婚的时候,爷爷送给我一幅字画,上面写着‘人间温暖,从一针一线做起’。

  郑霖镔在回想爷爷郑宝佑的教导时

  这些话铭记于心

  

  “衣食住行,衣是排在第一位的。我们既然做了纺织,就要为社会、为人类谋幸福。

  郑宝佑说

  为人们美好生活而做的初心

  要代代相传

  

  据统计

  2018年

  我国纱产量2958.9万吨

  比1949年增长89.5倍

  布产量657.3亿米

  比1949年增长33.8倍

  正是这样的一批批纺织人

  用一针一线

  让中国人衣着渐成“流动风景线

  

  总监制 肖阳

  监制 邱小敏 安传香 巫奕龙 敖春磊

  策划 李由

  编导 关心 袁晗 王文清 蒋丽敏

  摄像 林晨 林嵩

  文字 陈丹 孔钦雨(实习生)

  剪辑 林嵩

  包装 施汉

  设计 陈杰 程媛媛 白明辉 周建 陈凡

  鸣谢 中共福州市长乐区委宣传部 蒋滨建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