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讲话宣示中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理念
“和”文化理念引领中国和平发展之路
—— 解读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
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讲话,从文化、历史和民族基因等角度阐释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专家认为,习近平对中国“和”文化作出了新的提炼,他倡导的“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理念。
谋和平:行胜于言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主任陈须隆说,这是习近平第一次提出“四观”,从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视角阐释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民族基因。
共谋和平,需要“通过推动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鉴活动,促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在世界各国人民心灵中坚定和平理念、坚定共同发展理念”。
事实上,中国与世界各国共谋和平的脚步一直不曾停歇: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正确义利观、打造命运共同体、对周边国家提出“亲、诚、惠、荣”,对非洲国家提出的“真、实、亲、诚”……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以实际行动与世界各国编织和平的经纬。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到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与世界分享发展成果。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钱文荣说,文化的交流互鉴与共谋和平紧密相连,恰恰是这样的互动交流才能凸显和平的价值和意义,使和平在世界人民心中深深扎根。
护和平:主持公道
专家认为,当前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国际和地区和平面临诸多威胁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安全挑战。
习近平在讲话中就此做出了庄严承诺:
——中国将积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同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
——在世界和地区事务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更加积极有为地参与热点问题的解决。
——中国将继续通过平等协商处理矛盾和分歧,以最大诚意和耐心,坚持对话解决分歧。
以地区热点问题为例。中国长期致力于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促成伊朗核问题第一阶段协议签署,派军舰为叙利亚化武海运提供护航……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正在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更多公共产品。
面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习近平表示,有这样的看法和想法,大多数人是由于认知上的误读,也有少数人是出于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
从2100年前的丝绸之路到600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从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中国近代史到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斗争史……习近平用中国历史跌宕起伏的历程向世人证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清敏说,对于维护和平需要通过哪些手段,各国理解不尽相同。有的国家主张通过对话谈判来追求和平,有的国家则诉诸武力,结果是破坏了和平。即将在中国上海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第四次峰会是商讨地区安全形势,共同维护和平的一个实例。
陈须隆说,中国将借助亚信峰会这一平台,推动泛亚互信和安全合作,凝聚新型国际安全观,谋求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
享和平:携手捍卫
习近平说,历史告诉我们,战争好似魔鬼和梦魇,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和痛苦,必须高度警惕;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必须精心维护。
陈须隆说,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能同意有些国家为了一己之私,破坏国际与地区和平。“有些国家过多强调军事因素,制造各种矛盾,包括挑战战后国际秩序,这必将危害地区的和平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利益。”他说,“一旦失去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每一个国家人民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
明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说,长期以来,在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共同努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得到维护,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这为各国发展创造了必要环境。
专家表示,当今世界的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各国应充分吸取历史的教训,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捍卫国际公平正义,避免重蹈战争覆辙。
“即将举行的亚信峰会就是中国与各国携手创造机会、共同维护地区和平安全的例证,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地区国家共享和平与安全带来的红利。”陈须隆说。
眺望更广阔的未来,中国已经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新一轮改革将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中国也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各国人民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记者张媛 侯丽军 熊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