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精减审批申请材料超9成 接111项省级下放权限
“马上就办、马上就好”,走进区行政服务中心,一眼即可望见这八个醒目的大字。如今,在区行政审批局的牵头下,区行政服务中心各个部门各司其职,按部就班,用“平潭效率”为民办事。
区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大厅
“马上就办、马上就好”,这是2014年10月区“马上办”办公室成立后的服务准则。区“马上办”负责牵头全区各项综合审批业务、区管委会交办的重大事务以及综合协调行政审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
2015年4月21日,平潭自贸试验区揭牌,实现自贸试验区“创新高地”和综合实验区“政策洼地”两区叠加功能。区行政审批局应运而生,设立了区行政服务中心和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沿袭并革新区“马上办”办公室创新原则,区行政审批局牵头推进我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工作,组织协调涉及各部门的行政审批工作,负责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工作等。
前后不到两年时间,区行政审批局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等方面屡出新举。先后推出企业注册“三证合一”和投资体制改革2.0版,破除企业注册、项目落地审批“桎梏”,打造前置事项最少、办理时限最短、审批流程最优的行政审批改革先行区。
对话·绘蓝图
做深做细做精投资体制改革2.0版
过去五年,我区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为平潭自贸试验区打造更优越的营商环境。迈入“十三五”,区行政审批局又将如何发挥作用,为体制机制创新再创辉煌呢?就此,记者采访了区行政审批局负责人卓华彬。
记者:“十三五”期间,投资体制改革是否将继续推进,如何更好地服务项目审批工作?
卓华彬:“十三五”期间,我局将继续努力,通过剖解典型案例,以案释法等方式,进一步做深做细做精投资体制改革2.0版。
第一,完善投资体制改革“三单一图”。围绕审批事项的合并、调整,进一步明晰投资项目审批涉及的权利清单、收费清单和责任清单;简化各阶段、各环节的运行流程图;组织汇编各审批事项的创新政策、改革举措,以方便投资人办事,顺畅政府部门协作,确保用足用好政策。同时,加强纪检效能监督。
第二,继续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由裁易权。针对当前实际工作中审批审核自由裁易权过大的问题,对规划、环评、水保、建设方案审查和招投标等重点、敏感环节,推进自由裁易权标准化。即通过使用格式化申请表格、通俗化申报说明、标准化审批文书范本和一般遵循先例原则等办法,进一步规范部门的权利运行。
第三,实施“互联网+行政审批”逐步实现投资人“指尖办事”,建立行政审批大数据平台,集中快速收集政府各部门的证、照、批复以及行政审批审查等相关信息。将一般性“行业审查”通过数学建模等方式加以解决,利用微信等公共平台,施行投资人“指尖办事”最终实现投资人利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即可办理相关业务。
记者:除了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改革,“十三五”期间还将继续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卓华彬:“十三五”期间,我区在不断完善和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商事登记改革和投资审批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在持续增加台湾元素方面下工夫,加大对台湾规划、设计、建筑等行业资格资质的认可力度。
记者:针对区行政服务中心所设立的投资项目综合窗口,下一步,区行政审批局将如何发挥这个窗口的作用,服务项目和企业的发展?
卓华彬:我局项目投资处克服条件的限制,充分利用后台优势,1个窗口2个岗位且,均设A、B岗,另加1名档案管理员,共有窗口办事人员5名,为广大市民服务。下一步,我局将充分发挥“实验区+自贸区”的体制机制优势,积极打造前置事项最少、办理时限最短、审批流程最优的行政审批改革先行区。同时针对我区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计划实施外商(包括港、澳、台)投资项目前置手续无法无偿代办业务,更好为外商企业服务。
数字·亮成绩
精减审批申请材料超90%
日前,环岛东路至翠园南路项目经办人蔡勇来到区行政服务中心2号窗口,拿到了一阶段施工图联合审查批复的文件。有了这份文件,他负责的环岛东路至翠园南路项目就可以进入施工招标阶段。
“过去,一个项目前期审批往往要跑多个部门,盖一堆公章;而今,对接区行政服务中心投资项目综合窗口即可。”蔡勇说。
蔡勇享受到的便利,得益于投资体制改革2.0版的实施,这是去年7月1日我区对项目审批进行的一项改革。去年年底,国务院将其选为全国自贸区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成为全国自贸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中唯一入选的投资体制改革举措。
投资体制改革2.0版是在区“马上办”成立后,在推出投资体制改革1.0版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项目审批改革,打通“最后一公里”。
该措施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并联审批”的基础上,试点实施“综合审批”,将投资建设项目从招商对接到竣工验收涉及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整合为规划选址与用地、项目评审与核准备案阶段、设计审查与施工许可、统一竣工验收等4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均采取“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并联审查、一章审批”(“四个一”)的综合审批模式。
“四个一”综合审批模式开启,精减行政审批申请材料90%以上、审批时限缩减为60天左右,破解了“熟人经济圈”“公章旅游”等问题。截至去年年底,已有96个项目按照投资体制改革“四个一”模式进行综合审批。
已承接111项省级下放权限
去年7月10日,省政府授予平潭自贸试验区行使的行政许可事项共253项,涉及区司法办、区党群工作部、区财政金融局、区公安局、区经济发展局、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区交通与建设局、区社会事业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综合执法局、区地税局以及区国安局12个部门。
10月15日,区党工委、管委会明确区行政审批局牵头各部门单位承办,按照对口承接的原则,以与原省下放单位对口的区相关单位作为业务承接主体,并创新优化审批流程,积极创造承接条件予以及时对接。
截至去年年底,全区已承接111项,正在承接81项,部分已承接4项,部分正在承接5项,其他主体也正在落实当中。
脸谱·话发展
经历投资体制改革1.0到2.0版,俞珠英说——“跑腿”的事都让政府办了
春节将至,作为福建省岚顺食品加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俞珠英愈发忙碌。近日,她刚跑了趟区行政服务中心,为岚顺水产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办理项目备案的手续。
岚顺食品加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公司。去年年底,该公司旗下的项目岚顺水产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正式动工,为项目手续办理的过程中,她先后经历投资体制改革1.0版与投资体制改革2.0版,深切感受到了“平潭新速度”。
“去年6月份开始为项目开工的前期作准备。”俞珠英说,当时,单单一个“用地意向选址”程序,就跑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前前后后,她去了区规划局、区招商局、区经发局等多个部门办理这项手续。“分别办理用地意向、了解公司经营地址审批是否符合区招商对象以及提交项目投资方案等。”俞珠英表示,相比实验区最初的审批模式,投资体制改革1.0版已经减少了不少的程序,但仍然需要“多跑腿”。
不曾想,去年7月1日,我区推出投资体制改革2.0版,仅需到投资项目综合窗口递交相关材料,“跑腿”的事儿,都让政府给办了。
“两个月时间,我们就完成了用地申请、土地出让以及项目备案等手续。”俞珠英说,一个窗口,即可帮她办理多个部门的事情,效率真的很高。
俞珠英一直从事水产行业,去年,她不仅在台湾开设公司,更与外方股东合资成立岚顺食品加工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平潭冷冻食品加工行业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同时,准备建设自己的水产品生加工厂——岚顺水产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随着项目审批环节逐步开展,俞珠英也喜上眉梢:“平潭的开放开发,给企业带来了诸多便利,项目完工后,我们也将为平潭提供优质的食品加工和冷藏服务,为平潭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这么快的审批速度,让人很有信心。期待今年项目能顺利完工,服务平潭的水产品加工行业。”俞珠英说。
据了解,岚顺水产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是我区重点项目,项目位于流水镇松南村,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设计冷冻仓储容量达1.6万吨。基地将拉动平潭水产养殖、物流运输、包装、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水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实现政府、企业、农渔户多方共赢。
【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