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新发现两处沉船遗址 首现南宋建筑材料

04.06.2016  14:27

  还记得大名鼎鼎的“碗礁一号”吗?最近,平潭海域又发现两处近千年的宋元沉船遗存,采集到碗、碟等龙泉瓷器,其中在草屿南宋沉船遗存发现的古代建筑材料,更是首次发现。

  左侧两块为草屿南宋沉船遗存上采集到的建筑材料,初步判断为瓦片,右边的文物为船员的生活用具

   海坛海峡 水下遗存最丰富

  “海坛海峡水下遗址是福建乃至全国已知水下遗存分布最为密集、内涵丰富且文化面貌相对明确的水下遗存分布区,我们每年都会来普查。”区社会事业局文体处副处长、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羊泽林说。

  据介绍,海坛海峡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留下了丰富的水下文化遗存。2013年,海坛海峡水下遗址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前已确认的水下文化遗存有10处,从五代一直延续到清代。采集遗物以陶瓷器为主,大部分产品为福建窑址生产,此外还有浙江龙泉窑、越窑,江西景德镇窑等地产品。

元代沉船遗存上采集到的龙泉瓷器,部分瓷器上有龙、鱼等花纹

  此次普查从上月21日开始,新发现的两个沉船遗存,“算是一般规模,像龙泉瓷器海外发掘比较多,当首次采集到的石材、鹅卵石之类的建筑材料,填补了平潭沉船遗址建筑材料类型的空白。”羊泽林说。

娘宫海域沉船上发现的越窑

  这次调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合作开展。一个不好的消息是,在年代最久的娘宫海域遗存复查时,发现有被盗捞的痕迹。

   探秘:水下考古是怎么“考”的?

  昨日,记者跟随平潭海坛海峡水下考古调查队,前往小练岛海域探测水下遗址。

声纳探测仪

  根据渔民提供的线索,考古队先用水下声呐仪探测有没有文物迹象,声呐仪可以将海底的地貌情况形成三维图像显示在电脑上。

朱砚山正在观看海底的地貌情况

  “海域水深数十米,底质有沙子、稀泥和礁石,之前渔民有给我们提供线索,这些都是验证线索的过程。”考古队的朱砚山说。

  羊泽林介绍,五六月是福建开展水下工作最理想的一个季节,温度和风浪比较适宜,接下来受台风等天气影响,水量和海况相对不理想。

  在判断出大概区域方位后,如果适宜下水,考古队员会根据浮标寻找水下目标。记者探访的时候,海上风浪较大,无法等到“平潮”。

红色浮标标记要探测的水域

  “我们在平潭海域10多年才找到10多处水下遗址,虽有设备辅助,但考察水下遗址有时候真如‘大海捞针’,擦肩而过也不知道。”羊泽林说。

  羊泽林2005年开始参与平潭“碗礁一号”发掘。“我算是平潭水下考古从无到有,到形成常态化的见证者,这些年平潭发现的这些沉船遗址,为海上贸易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