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加快实现两岸海洋经济先行区的战略构想
作为全国第五大岛、 福建 第一大岛,四面临海,港口资源、滨海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资源和渔业资源丰富,随着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政策红利为地处海西“桥头堡”的平潭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平潭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天然的三大优势,岸线资源丰富,海岸线长400多公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海坛岛是“福建十大美丽海岛”;风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优良的自然资源和海洋环境为平潭开放开发提供了先天的便利条件。
今年以来,平潭海洋经济总量大幅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统计,上半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32.95亿元,约占全岛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49.45%。共有17个项目纳入省级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盘子,其中在建的重大项目6个,总投资25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6.2亿元。
作为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平潭对台合作交往日趋密切。两岸客货往来更加便捷。“海峡号”“丽娜号”直航台中、台北运行正常,“东方兴”号货轮实现两岸货运航班首航。截至今年8月,平潭直航台湾突破1478航次,共运送旅客超过39.57万人次,货运1.2万多吨,“台福8号”运载小三通货运量达5300吨。两岸主通道功能开始显现,得到两岸民众及海运界的高度认可。在涉海基础设施方面,平潭加快建设港口物流,已投资20亿元建成澳前对台客运码头,新增待泊泊位1个,金井作业区2#、3#泊位已建成投产;4-5#泊位正加快建设,力争年内建成;6-9#泊位已与华电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实行三方合作;7-8#泊位拟作为油气专用泊位推进建设,年内将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同时,平潭继续推进福平公铁大桥、环岛公路,以及“两纵两横”骨干路网建设,改善海岛交通网络。
依托平潭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平潭正大力开发滨海旅游、海岛休闲、自驾车营地、旅游房车等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营造浓郁的海岛风情。“海坛古城”商贸旅游区已建成使用,“美丽之冠坛南湾旅游综合体”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中福康辉“美丽乡村”项目正抓紧推进,文化游、生态游、乡村游等新兴业态正加快发展培育。上半年,相继举办了两岸职工自行车赛、“海洋杯”中国·平潭国际自行车公开赛、沙雕节、横渡海坛海峡等赛事活动。上半年共接待游客86.76万人次,同比增长26.72%。
机遇当前,下一步,平潭将按照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发挥平潭海洋、海岛资源等优势,借助政策红利打造具有平潭特色的海洋经济。
——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海上风电、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船舶装备制造等产业,建设海峡西岸海洋新兴产业 基地 。加强与央企对接,在海上风电、海洋能源、海水淡化等方面争取更多能源试验研究。加强与台湾游艇行业的科研合作,重点研发与制造中高档玻璃钢休闲型多用途游艇、豪华型游艇及配套关键零部件。积极扶持现有船舶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集中优势资源生产海洋工程船等特种船舶。
——充分开发海洋旅游业。建设完善海坛湾阳光海岸景观工程及坛南湾海岸修复工程,提升旅游品质;探索出一条两岸旅游业携手发展的新路径,成为“海峡旅游”的增长极、两岸旅游合作区。以建设海洋文化产业园、海洋文化研究中心、海洋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推动海洋文化体育产业发展。
——培育海洋科教产业。围绕全国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继续推进国家海岛研究中心建设,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应用性关键技术研究。依托“一带一路”战略,鼓励科研机构“走出去”,开展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提升平潭作为核心区战略支点的作用。针对海岛生态保护与管理学科发展的需求,培养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高端人才和领军人才,在海岛环境监测监视、防灾减灾、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及科学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作用。
——进一步发展现代渔业。加快推广高效、生态、安全的海水养殖模式,积极拓展浅海湾外养殖、深水海域底播养殖,加快发展休闲渔业。积极扶持远洋企业发展壮大,对现有渔船装备进行更新改造并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开展对自捕鱼货物运回国内、开拓展基地建设、境外养殖、培训教育等工作的调研,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走出去的”远洋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使远洋渔业成为我区未来新型现代渔业的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推进金井作业区泊位以及港后区、澳前作业区配套建设。依托金井港区,培育并推动工业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和保税物流,力争引进一批物流企业入驻,完善物流园区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利嘉物流园、现代化大宗商品进出口保税仓储物流基地建设;依托澳前港区,培育并推动对台小额商品交易、 农副产品 仓储物流、跨境电子商务、邮件运输项目建设,重点推进 海峡两岸 农副产品仓储物流园、平潭国际物流(海运快递)中心建设。
关闭 电子商务管理 全国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分析系统 电子商务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