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为教育发展探求新路:当省级教育资源"嫁接"岚岛
金秋入学季,福建师范大学平潭附属中学迎来了30名西藏学生,他们将在福建师大平潭附中西藏班度过两年半的时间。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把学到的知识带回西藏。“我希望提高成绩,回到家乡与其他同学分享学到的知识。”西藏班学生达珍说。
福建师大平潭附中是平潭引进的一项民生工程,2017年9月正式开学。“学校依据自身定位和发展需求进行设计,旨在建设一所功能性健全、竞争性完备、融合岚岛文化特色的现代化个性化校园。”该校常务副校长张敏说。
有硬件,校本课程成了网红
在福建师大平潭附中,高二学生李锦辉学会了“开车”。高一下学期,他在“汽车模拟驾驶”课堂上顺利完成倒车入库、侧方停车、坡道定点停车等科目二测试内容。
“汽车模拟驾驶”是福建师大平潭附中的校本课程之一,功能与汽车几乎一样,一次课程可容纳8~16名学生。
福建师大平潭附中在平潭首开先河,开设“汽车模拟驾驶”“走近无人机”“街舞啦啦操”等40多门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发展。
为了让学生选到心仪的课程,该校采用智慧化校园系统,通过电脑一键选课。不仅如此,学校还开设文学馆、漂流式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借助校园一卡通实现“智慧阅读”。
建设智慧校园是福建师大平潭附中坚持的目标。6年前,福建师大附中任命张敏为福建师大平潭附中筹建办主任,并启动校园筹建工作。
学校怎么建,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质量教学水平?这是张敏最关心的问题。为此,2014年8月福建师大平潭附中动工后,他考察了国内诸多先进大学、中学的建设,先后参与校园规划、工程建设等,力争学校硬件设施配套达到“智能化、智慧化”。
去年9月,福建师大平潭附中开学了。学校占地面积125.3亩,3栋实验楼拥有60间实验室和专用教室,1栋室内文体馆建有篮球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恒温游泳池……这样的硬件设备完全满足新高考改革和高质量教学的需要。
有师资,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仅仅一年时间,福建师大平潭附中初、高中办学质量均有明显提升,其中高一实验班学习成绩进步尤为突出。
“高一实验班大考采用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科试卷,学生成绩着实令人刮目相看。”该校德育处主任黄明亮说,该实验班的录取分数在平潭并不算高,由于缺乏自己的初中生源等因素,学校开办之初存在很大的挑战与困难。
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原来,经过多批次的招聘,学校打造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派出的9名骨干教师到福建师大平潭附中任职,面向全国招收一批优秀的中、高级骨干教师,面向全国招收的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专任教师中,硕士学历的人数约占60%。对于新毕业教师,学校先期安排他们在福建师大附中跟岗学习一年,与师大附中教师签订“师徒结对子协议”,由师大附中骨干教师手把手传帮带。
此外,学校还聘请了9名省内著名的教学专家担任教学专家组成员,其中特级教师6名,名师工作室名师2名,这些专家定期来校听课评课,为学科教学把脉,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学校还专门举办了专家助力促成长系列活动,包括面向全区开放的常态课展示、首届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省级化学名师论坛暨福州市化学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等,促进年轻教师成长,以教研促专业素养、提课堂质量,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预约制、导师制、答疑信箱等一系列方式为学生释疑。
有创新,岚台交流先行先试
没有伴奏、没有乐器,一首歌曲可以如何演绎?
高一实验班学生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上学期,在福建师大平潭附中阿卡贝拉(A Cappella)教学课上,学生们用歌曲《小幸运》结束了这个课程。
阿卡贝拉是指无乐器伴奏的人声音乐,学生们在演绎歌曲时,以至纯至真的人声清唱,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这是今年2月,台湾教师苏恩平到福建师大平潭附中任职后,为学生带来的特别礼物。“在台湾,阿卡贝拉在校园里深受学生喜爱。”苏恩平说,她想把台湾学子对音乐这份浓烈的热爱分享给大陆同胞。
平潭是共同家园,福建师大平潭附中则是岚台教育交流的一个生动缩影。除引入台湾教师外,学校还吸引了台湾花莲高中、花莲女子高中、玉里高中教育参观团来岚交流,举办2018首届“海峡杯”闽台高校篮球友谊菁英赛等。
近日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平潭出台了《对台职业资格采信工作实施意见》,深化两岸人力资源交流与人才融合发展。
这将为福建师大平潭附中深化两岸交流提供新的契机。“我正打算申请以获得采信证明,享受大陆教师同等待遇,参与大陆教育培训,与更多的同行交流、学习。”谈及未来,苏恩平充满期待。
记者点评>>>
平潭曾是海岛贫困县,教育一直比较薄弱。开放开发让平潭步入发展新时代,平潭紧抓发展良机,通过整合、提升、改革、融合等方式,提升全区教育水平。
如何进一步深化平潭教育改革?福建师大平潭附中是个生动实践。这所智能化、人性化的学校,让更多学生享有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平潭教育迈出可喜的一步。平潭应当以此为契机,以优质促均衡、以均衡创优质,引入更多先进教育资源和团队,走出平潭独具特色的教育路子。(记者 王凤山 林霞)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