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走水尪民俗盛况 七百多年来承载游子的乡愁

19.02.2016  11:44

  走水尪 无论多远,这一天一定要回来

  昨天下午3点半 平和国强乡高坑村 文化符号:平和走水尪,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一

  说玩转,俺老猪还是头一回看到闽南的走水尪。溪岸山尖都挤满了人,听说,今年福建省旅游局还邀请上百名摄影师来摄影采风。

平和走水尪,摔倒了也要继续,够拼的

  走水尪前,当地人先把几尊尪抬到六成楼里祭拜。六成楼是当地一座有百年历史的土楼,也是当地标志性的建筑之一。60岁的陈文老伯土生土长在六成楼里,他说,村民们把“王孙”、“王公”、“王嬷”、“五显帝”等几尊大神从村里的“侯卿庵”请到六成楼,伴随着舞龙舞狮和龙艺表演,村民们完成祭拜。

  下午3点半,九龙江花溪源头,伴随着鞭炮锣鼓声,“王公”、“王母”、“五显大帝”3尊神像开始下水排顺序,在河里进行抓阄排序。正式开始后,以接力的方式,每走二三十米为一替,小伙子们抬着神像在冰冷的河水飞奔,在冲水的过程中,“銮轿”忽上忽下,左右摇晃,尤其接近桥边时,速度越发加快,溅起阵阵水花,在河里大约走过三四百米的河道后,“銮轿”返回“侯卿庵”。

  这样的场景,陈文老伯看了近60年。他说,除了现在路更宽,人更多,排场更大外,其他的和60年前没有两样。“这种习俗自宋末元初年间形成以来,应该有七百多年,代代相传。”

  “我们这里人,无论走多远,正月十一走水尪这一天,一定要回来。”听到陈文老伯的话,八戒真觉得不枉此行。因为,走水尪不仅仅是民俗,更是浓浓的代代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