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办”式移风易俗多多益善

15.04.2019  19:31

  肥东推出“包公家宴”菜谱,杜绝宴席上的浪费;界首红白理事会倡导喜事新办,让村民都能“娶得起”;天长农民自导自演小品,寓教于乐涵养乡风文明……近年来,安徽将推动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重中之重,强化示范引领,实行综合治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一些传统不良风气被有效遏制,向上向善的文明乡风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4月13日新华社)

  “一婚穷半世”。攀比风、人情债、铺张浪费等“人情消费”成民众不堪承受之重,要求移风易俗的呼声相当高涨。“我们可省了一大笔钱,婚宴加烟酒办下来才花了8000块,往常最少也要花个3万5万。”合肥肥东县四合村村民卢冰辉嫁女,尝到了婚宴选用“包公家宴”的“甜头”,他的现身说法无疑也道出了乡亲们对移风易俗的普遍期待,对新办、俭办红白喜事的内在认可,以及对这种贴心、实惠的“帮办”服务由衷赞赏。

  当地不仅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而且整合资源,利用村部会堂、闲置村舍、广场祠堂等场所,建成“喜庆堂”“理事堂”“村民食堂”等红白喜事集中办理场所,配备设施、免费使用,同时,从作为包拯家乡的肥东县,推出一套“包公家宴”菜谱,设计“家常菜”和“礼宾菜”两个系列套餐,共有28个菜品可供选择,一桌酒席只需300元左右,既给各种宴席“瘦身”,又让宴席不失应有的氛围,使群众办事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这种一条龙的“帮办”式服务,就更容易为广大群众乐意接受,使“喜事廉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渐成广泛自觉。

  “包公家宴”菜谱受到老百姓欢迎,折射出乡村风俗的可喜变化,是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结出的丰硕成果。糯米圆子取名为“圆梦小康”,带鱼烧青椒则叫“代代清廉”,红椒炒黄鳝是为“择善而交”……别具寓意的菜名既让群众喜闻乐见,更不啻是的文明新风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促成广大民众的观念转变和习俗改变。“包公家宴”菜谱烹出节俭美德好滋味、乡风文明新滋味,成为受到越来越多群众青睐的“网红”,这一变化清楚地表明,改变单纯管的思维,侧重于疏和导的“文明帮办”,不仅显示出服务姿态,而且抓住了移风易俗的主动权,对于传播正能量、倡导新风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类似安徽的做法近年来其他地方也常见,之所以越来越让群众乐意接受,之所以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主要在于体现了问题导向、靶向施策的治理思维,不仅注重宣传教育、乡规民约等方面的引导、规范和约束,而且更注重为群众做好“后勤”工作,把有心、有情的便民、惠民服务做到家、做到位、做到百姓心坎儿上,既充分尊重了民间传统风俗习惯方面的现实诉求,又让大操大办、互相攀比、摆阔炫富等陈规陋习、不良风气失去赖以寄生的现实土壤,这样的创新实践、给力作为多多益善。(龙岩文明网 老帆)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