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为首”莫等职称评聘才配位

06.08.2020  20:00

  近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意见》明确,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引发社会热议。(8月4日新华网)

  道德虽然作为一个意识形态的存在,无论在什么行业,什么领域,都是必须重视的职业规范。作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教师,让师德与职称配位,不仅体现了职称评聘工作的完善和进步,也提醒广大教师:师德是职业立起来的脊梁,少了师德支撑的任何学术、任何能力,都无法站起来,更别说完成“树人”使命了。

  师德不仅是广大教师该建树的行业品德,更是教师对得起这个称谓的首要条件。关于师德,或许各地的标准不同,但是广大教师心中都有一杆秤。有专家针对《意见》稿,要求细化师德在职称评聘中的各项要求;还有网友呼吁职称评聘不能一劳永逸,对于德不配位的教师要及时调整;等等。其实,这样的建议对于职称评聘重要,对于教师每年的考核同样重要。职称到手了,有的教师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工作不再兢兢业业,对待学生也没有以前上心,有的甚至拿着高职位的薪水事业心严重缩水,等等。对于师德考量不能只在职称评聘的时候才放在首位,在日常的工作中,师德考核同样要有“响鼓重锤”。

  师德与职称不配位的现状在教育领域虽然不多。但是,只要有这些个案的存在,就会对整个行业带来诟病,让立德树人打折。向师性是学生的普遍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虽然这次职称评聘作为首要条件在大学教师中推广,但是,将师德作为职称评聘的首要条件,在其他教学段俨然成为了行规。除了职称评聘,九年制义务学校,还每年让家长给教师师德亮分,请学生给师德打分,再结合教师的平时表现,都会给教师的师德给出考核结果。师德是红灯,时刻闪耀,才会警醒广大教师不做违背师德的事。

  因此,要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并非只有职业评聘这“华山一条道”,应该将此作为教师平时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这样才能提醒教师录用、职业评聘、教育教学,都能将师德放在首位,成为教师是否优秀合格的核心维度,这样才能让师德的本质内涵与职业尊严同步推进,全面提升师德评价的可操作性。继而由此及彼,将个人美德,社会公德有效落实到社会各个行业,落实到推进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福州文明办 雷沛弘)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