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附中一线教师评析福建省高考全国卷 分析命题动向

09.06.2016  20:54

  高考试卷点评直播现场。

  福州日报6月9日讯(记者 许含宇 曾艳 谢薇 陈贝茜 吴隽 林洛羽)2016年福建高考结束。这是我省在时隔12年之后重新启用全国卷。全国卷有何特点?命题有哪些动向?为来年的考试提供了哪些借鉴?昨晚,本报携手“东二环泰禾广场·银座”,邀请福建师大附中高三一线名师对高考试卷进行评析,考生、家长可登录福州新闻网( www.fznews.com.cn/ )收看各学科名师点评试卷的相关视频。 详细视频回放请点击

  【语文】

  稳中略变,导向明确

  点评人:福建师大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高三语文集备组长林维武

  今年的全国语文卷可以用“稳中略变,导向明确”八个字来评价。

  “稳中略变”指的是试卷除了“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第13、15题以及作文材料形式出现一些变化外,在结构、考点、题型、题量、赋分等方面没有明显调整。

  “导向明确”一方面清晰地表现出试卷对高考“树人”功能的重视,这集中体现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既努力体现“四面”的方向,比如文言文阅读文本中曾公亮对盗银之民的处置体现了依法治国精神,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通过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所体现的对创新精神的追求;又关注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如文学类文本阅读体现了对农村、农业、农民生存状况的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第16题介绍的则是花青素对花的颜色的影响。

  另一方面明显地表现出对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视。从文化常识、语言积累,到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乃至人文素养,可以说几乎都有所涉及,这提醒考生在备考时需严格依据《考纲》要求,全面复习考点,可以有重点,但绝对不能出现偏废。

  今年作文题材料形式为漫画,相对于文字材料,对审题的要求较高,角度不同,立意就有差异,区分度较明显。考生可以从如何对待成绩(优劣、进退)立意,或是从不同的评价标准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立意。行文中,如能做些延展,联系到社会领域中的现象来阐述,就更可体现考生视野的宽阔与思维的深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