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工作综述
继2009年2月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之后,市社科联于27日在榕举行第六次代表大会。七年来,福州市社科联团结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方针政策,积极发挥“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宣传普及”作用,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全力推进现代化新福州建设,推动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服务大局
研究阐释扎实深入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不断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七年来,市社科联组织300多个宣讲团、8000多个宣讲小分队、260多名专家学者及特聘讲师,通过理论进基层示范点、各类讲坛、各级研究基地,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精神等开展理论宣讲,举办了1200多场专题报告会,听众达25万多人次。
主动对接全市工作大局。七年来,完成各类课题研究280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10项,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180多项,市(厅)级社科规划项目2400多项,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课题近200项,出版著作300多本,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健全完善市社科规划课题管理机制。出台《福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组织引导知名专家学者,着重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研究,推动建设我市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新型智库。
服务学者
学术活动丰富多彩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不断整合我市专家资源,健全完善专家库。定期与专家学者沟通联系,征求意见与建议。在各级人才评选中,社科界3位专家学者荣获“福州市优秀人才”称号,1位同志荣获 “福建省社科普及名家”称号,3位同志荣获“福建省社科普及先进工作者”称号。
打造平台,凝心聚智。实现学术研讨活动多样化,据不完全统计,共参与主办、联办理论研讨会120多场,4000多篇学术论文参与交流,50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学术研讨,3万多名各界人士参加社科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气氛。
2011年,由市社科联参与主办的“三坊七巷与台湾”文化研讨会,是首次以探讨三坊七巷与台湾关系为主题的研讨会,也创下了同类文化研讨会中到会台湾学者最多、收到台湾学者论文最多的两项新纪录。此外还参与举办“中国(福州)船政文化研讨会”“老城保护与整治——三坊七巷国际学术研讨会”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等研讨会、论坛40多场,主办第二届海峡汉服文化节等大型活动30多场。
服务群众
社科普及有声有色
社科普及网络形成新态势。以新媒体为手段,福州社科网站期刊及社科公众微信号为载体,社科普及基地为依托,各大讲坛讲座为平台,“社科普及宣传周”为着力点,社科普及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连续七年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活动。通过科普周开幕式、“社会科学在你身边”大型咨询、社会科学百场报告会、社会科学知识展板展示、社会科学歌曲传唱等多种方式,普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七年里,全市共组织1400多名社科专家参与,举办社科进基层活动200多场,报告会和讲座180多场,发放各类普及宣传材料20多万份,直接受众超过100万人次。
深入贯彻《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制定《福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建立10家市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3家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其中林则徐纪念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荣获“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培育精品力作,编辑出版《闽都文化概论》《船政文化研究》等专著20多本,“福州社科普及系列读本”第一辑《山水福州》荣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读物奖”。
服务基层
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大社科”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市社科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市社科联所属学会60家,个人会员2万多人,团体会员1900多个;12个县(市)区、1所高校成立社科联。实施基层社科联工作人员跟班学习制度。通过举办学会工作培训班、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加强对学会的政治领导和业务指导。
加强自身建设。以党建工作为抓手,以创建平安单位、精神文明单位为目标,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着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四个万家”“作风建设年”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