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局长王天祥掌线96339 热线被打爆 局长掏出手机来转接

28.07.2015  11:29

热线、手机、微博、微信,市政部门通过各种形式与市民互动交流。

   畅谈城市管理精细化,1小时接到100多条投诉和建议

  “文明城市要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做好城市小细节,实现精细化管理是首要问题!” ——王天祥局长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通源街路灯不亮”“沉州路路面积水严重”“汉唐天下前面电力井盖不平”……

  上周四上午9点半,泉州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天祥掌线96339,接线活动一开始,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就响个不停,各项关乎民生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王天祥都顾不上喝口水。由于热线太多,王天祥还“贡献”出自己的手机,让96339的热线人员将市民反映问题的电话转接到他的手机上。当天上午,共启用两部私人手机加上96339座机,三条线才能勉强满足市民的投诉咨询。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个小时的接线时间里,共有80多个来电。

  当天上午,市政部门还采用网上微博、微信互动形式,大家一字排开,与网友进行直接交流。热线加上微信、微博,共收到100多条投诉、咨询和建议。对于市民反映的问题,王局长边解答边记录,并表示将把这些问题移交给有关部门,督促解决,好的建议也会考虑到城市精细化管理方案中。

  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党组成员、考评中心主任王森江,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工程科科长张传忠,市政工程管理处主任张晓阳,市排水中心主任陈海杰,鲤城区交通与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局长吴永志,丰泽区交通与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局长王锐等参加当天接线活动。

   【局长专访】

   创建文明城市长效机制 城市管理精细化是核心

   百姓之事无小事

  泉州经过十年努力,今年终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这个含金量十足的荣誉。如何利用这个契机,实现文明城市常态化管理,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协商会指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长效机制,重点要在“”、“”二字上下功夫,更加注重“常态化、长效化”,才能真正管长远,治根本。

  “一条路的路灯问题,市民反映了四五年,还是亮不起来,确实很不应该!”王天祥说,近年来早报一线通通过热线,在部门与市民之间构筑了一个沟通民意、反馈情况的平台,解决了许多百姓关注的问题,“这种接线模式,体现了‘百姓无小事’的民生情怀”。

   换位思考来做事

  “对于市民反映的问题,我们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从老百姓角度出发,而不能‘各扫门前雪’!”王天祥说,“今天的接线活动,不仅市级部门参与,鲤城和丰泽两个区的市政部门也来了,让百姓反映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复。

  据悉,目前鲤城与丰泽都已成立交通与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与市直部门对应,“这样一来,关于城市市政公用方面的管理力量得到加强,我们更有信心把城市管好,让百姓更宜居宜业”。

   城市管理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一座城市管得好不好,从头顶的路灯与夜景,到脚下的路面与井盖,都得考虑周全,才有整座城市的温馨与舒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长效机制,精细化管理是这篇大文章的灵魂与核心。”王天祥表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公用事业局已在局机关与下属十几个单位,掀起一场精细化管理的“风暴”。

  据悉,目前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所有下属单位,根据各自职能职责,重新整治精细化管理思路。“从公园景区,到市政设施,到环卫燃气,涵盖城市管理各个方面,形成征求意见稿。”王天祥说,之后,将面向社会征求市民、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后统一下发,“从管理制度精细入手,最终实现城市细节的精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