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推广养老新模式 白天“入托”晚上回家

13.06.2014  11:39

  “夜间在家居住享受亲情,日间入托有人陪伴和照料”,这种养老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青睐。目前,老年人日间照料养老模式已在我市167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推广。

  为了让老年人日间照料养老模式更完善、设施更齐全、管理更规范,今明两年我市将分别在蕉城区金涵畲族乡金涵社区和霞浦县松城街道彩虹社区,建设2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试点项目。项目将严格按规范标准试点建设,配置满足基本服务需求的设施设备,建立健全日常活动管理制度和正常运营长效机制,给我市其他社区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养老模式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老年人对日间照料服务“点赞

  上午8时,家住霞浦东兴社区的林大爷和往日一样,吃完早饭后,便来到了社区服务站开始了一天的活动。

  “这里有好几个棋友等着我呢!”今年73岁的林大爷身体很好,精神状态上也显得乐观开朗。他说,自从几个儿女相继出国后,他便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儿女们只是每个月给他寄回生活费。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社区服务站认识了好几个和他一样爱下棋的老年朋友,从那以后这个“老棋迷”便有伴了。

  中午11时30分,社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为林大爷煮了碗面条。吃完面条后,林大爷在这里提供的简易床铺小憩了一会。起床后,林大爷喜欢看看书、听听戏曲,吃完晚饭后再回到家里,一天时间便很快过去了。

  “这里有得吃、有得玩,很好!”林大爷对于这样的生活很满意。

  日间照料服务倍受青睐

  来自市老龄办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47.6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3.6%。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的养老思想也正在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渴望夜间在家居住、日间有人陪伴和照料的养老模式,即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模式。

  “对我们很多老年人来说,缺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吴老是我市的一名退休老干部,今年76岁了。在他看来,退休后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玩伴”。“如果社区里能有个白天供老年人集中娱乐的场所,那我们就不会那么孤单了。”吴老说,这样一来,老年人白天有了去处,晚上又能享受家庭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日间照料服务不仅受到老年人的青睐,也受到了年轻人的推崇。市民赵小姐在蕉城区某单位上班,每天中午,她都要花上约半小时的路程,回到位于东侨区的家中,给年老的父亲做上一顿饭,匆匆收拾后,又得赶往上班的路上了。“我每天中午单是花在往返的的路上,就是1个小时了。”听说有了日间照料服务后,赵小姐来了精神,“什么时候我们这里也能有这样的服务?希望快点吧!这样也能减轻我们不少负担。

  我市将建2个试点项目

  根据近日省出台的《2014~2015年福建省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试点建设方案》,2014~2015年,在全省各设区市(不含厦门市)将筛选29个人口规模较大、建设条件较成熟的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按规范标准试点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配置满足基本服务需求的设施设备,指导建立健全日常活动管理制度和正常运营长效机制,探索建立“老年人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根据项目名单,我市的2个项目为蕉城区金涵畲族乡金涵社区、霞浦县松城街道彩虹社区。

  项目建设规模原则上参照以下标准:一类,社区人口3万~5万人,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二类,社区人口1.5万~3万人,建筑面积1085平方米;三类,社区人口1万~1.5万人,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四类,社区人口0.5万~1万人,建筑面积580平方米。

  居室功能配置上,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房屋建筑将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老年人生活服务、康复保健、娱乐及辅助用房。

  服务功能上,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将根据本社区老年人需求,重点完善生活照料、配餐就餐、康复保健、精神慰藉四项基本服务。

  延伸阅读

  宁德全市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167个

  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11日,记者从市民政局福利慈善科获悉,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67个,基本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据悉,自2009年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全面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项目建设,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及政府绩效考评。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67个,基本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为6.4万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占建成社区老年人总数的86.7%。(记者 吴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