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市场升温 榕部分行业借文化揽客

08.03.2015  10:4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成了一种新时尚,音乐厅、咖啡吧、剧院、电影院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消费去处……随着国内的文化消费市场逐渐升温,各界也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文化经济,在福州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市场走访

    书屋经营打造文化时尚 欲从公益走向主流消费

    大梦书屋被称为福州的“诚品书店”。

    这家书屋以书为核心,采取“阅读+沙龙”、“咖啡+小食”的复合式经营模式。

    自去年10月16日开业至今,仅仅四个多月,该书屋已经在福州有了相当的知名度,成为本地不少青年人热爱的文化休闲去处。

    打造该书屋的某出版社企划部负责人陈玉龙向东南快报记者介绍,“这种书店的经营模式对于从事书业的人来说,不是新鲜事物了,不过对福州来说,它是走得比较靠前的。”在同业中,台湾的诚品书店是这种业态的先觉着和先行者,也是目前做得最好的一个标杆。

    “现在诚品书店不仅能赚钱,还能赚不少钱,尽管如此,它也是在一直亏了十几年之后才迎来了春天。”陈玉龙认为,福州这片市场仍有待培育。

    该书屋目前还无法盈利,陈玉龙告诉东南快报记者,在目前国内零售业下滑的背景下,书店卖出的书和咖啡,还不如出租场地赚钱。

    虽然对未来的经营前景保持乐观,这家书屋目前仍是依靠一种做公益的心态在维持着。用陈玉龙的话说,他们是“带着出版人的情怀在做一件推动社会阅读的事情,希望能强化这个社会的阅读风气”。

    “诚品书店已变成了当代一个城市应有的时尚生活方式的制造者,成为了城市主流的消费场所。福州有各式各样的餐馆,但像我们这样以享受精神愉悦为主的场所确实很少,我们也想营造福州的这种氛围。今后我们有可能发展加盟商,把这种方式推广开来。”陈玉龙说。

    福州文化融入日用品设计 以文化附加值赢市场

    除了这家书屋外,福州还有一帮年轻商人敏锐地发现了文化消费所蕴含的巨大商业潜力。现在在福州的文化市场上,能看到越来越多福州本土文化的延伸产品。

    福州厝边公司就是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家。

    从他们的网店看到,诸如冰箱贴、扑克牌、马克杯、明信片、手机壳等小物件,他们统统以福州文化或元素进行设计和包装。比如根据闽剧中的情节和人物而设计的书签,带着浓重的本土文化气息,受到不少网友青睐。

    “从2013年11月起,我们尝试将产品与福州文化结合。”厝边公司的负责人黄晓陈介绍,在涉及实体产品以前,他们就一直在关注本土文化,并意识到其中商业价值大有可为。“目前销售渠道主要是网店、精品店、景区销售点等,未来我们也规划做实体店。

    但黄晓陈也坦言,目前他们在文创产品这方面的投入还未实现盈利。“每件产品都要结合本土文化做设计,制作上对人工要求也比较大,产品开发的周期比较长,从这方面来说,利润和批量生产的产品不具可比性。”也正因此,他们的产品在价位上会更高一些。

    探索文化与产品结合才一年多,盈利的路尚在摸索,但是在黄晓陈眼中,市场上商品的高度同质化让他觉得有必要做差异化的经营。“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我们不打价格战,希望以文化附加值和创意取胜。

    从“重石材”到“重文化” 寿山石市场谋求转型

    此外,本地的寿山石雕刻艺术界也在积极探索寿山石雕的深层文化价值。

    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礼忠日前曾感慨,“过去我们只注重于材料而忽略了在文化上做文章。

    他说:“过去我们一直在宣传我们的石头有多么美、重量多么足,材料有多么昂贵、多么稀少难得,却没有说我们多么有创意,创造了丰富的文化。我们没有抓住寿山石文化的灵魂。

    陈礼忠提出,字画作品在鉴赏上,只考究到底是真迹还是赝品,而不是“这是什么材料做的”。

    他希望寿山石艺术界今后能从宣传石质走到推广寿山石文化的路子上。“一张宣纸能够拍出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人民币的价格,其中的文化含量是寿山石望尘莫及的。中国的字画有几千年文化铺垫,它给只有几百年文化历史的寿山石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他说,“寿山石还刚刚起步,寿山石文化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