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今报10月16日讯 ( 本报记者 周敏 通讯员 许育林 陈子彧) 新事物的诞生,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探索阶段,才能达到真正的成熟。福州市司法局经过5年的摸索,总结出一套宽严相济的新型刑罚执行方式,以更好地运行社区矫正制度。据统计,这5年来,福州市重新犯罪率为0.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1万名社矫人员重新成为守法公民,为维护福州市社会安全稳定、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
大胆探索科技监管手段
5年来,福州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服刑人员15185名,重新犯罪率只有0.15%,低于全国0.2%的平均比例,福州市司法局是如何做到的呢?
记者发现,在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监督管控中,新颖的科技监管手段功不可没。2011年10月,福州市在全省率先开通并启用“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为全市社区矫正服刑人员配发定位手机。通过该系统定位技术,就相当于在每名社区矫正人员身上安装了监控,可以依法全天候实时掌握其动向。社区矫正服刑人员一旦超出限制活动范围,系统就会自动向其发出警告信息并同时向司法所报警,形成一道无形的“电子围墙”。
为了防止“人机分离”的情况发生,市县两级全部建成监控指挥中心。市级监控指挥中心专门招聘12名司法协理员,对全市社区服刑人员实行手机定位抽查、轨迹分析等工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刻及时向执行地社区矫正机构发出预警指令,方便第一时间组织追查。
除了定位手机,人脸识别技术也是管理社区矫正人员的一项有力的科技武器。目前,各县(市)区司法局及司法所已安装人脸识别考勤机185台,社区服刑人员日常报到、社区服务、集中教育冒名顶替等现象都逃不过人脸识别考勤机的法眼。另外,在福州市晋安区、马尾区以及闽侯县等地开展试点的声纹识别系统,可以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声纹识别、身份验证,利用科技手段防范人机分离现象。
福州市在全省率先装备执法记录仪,这种集摄像、拍照、录音等功能于一体的仪器既能有效监督司法所走访落实情况,又为正常执法、暴力抗法提供证据,维护工作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正当、合法的权益。
创新加强分类监管
针对个体特点进行管理,才能将管理职能发挥到极致。在大量的社区矫正人员中,福州市司法局按照他们的犯罪性质、犯罪原因、危害程度、悔罪表现等情况,通过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分别确定出宽管、普管、严管等管理类别,做到分类管理,有效减少了职务犯罪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利用案发前职务、地位及地缘人缘因素干扰社区矫正执法。
据统计,福州市在矫服刑人员中,被确定为易于重新犯罪的重点人员有924名,其中精神病患者31名、涉毒人员49名、涉赌人员679名、其他类型重点人员165名。对于这类重点人员,福州市司法局加强了监管力度,在福清市试点对涉毒人员开展尿检,对重点年龄段(18-45周岁)涉毒社区服刑人员不定期抽样尿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重新犯罪。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人员夜间管控,在闽侯县、福清市试点重点人员夜间管控,对夜间活动轨迹异常的人员发出预警,目前已发现1名社区服刑人员存在异常情况并提请收监。
教育矫正助力回归社会
6月9日,福清市海口司法所收到了小玲送来的上题“春风化雨暖人心,真情助矫塑新生”的锦旗,她羞涩地对海口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表达了感激之情:“我现在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成为一名舞蹈教练。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就不会有现在的重生,真的很谢谢你们。”
2010年3月,小玲被海口司法所接收时还未成年,由于父母离异,父亲在国外务工,小玲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初中毕业后便与社会青年来往。2009年2月,她伙同一帮社会青年进行抢劫,后被福清市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刑4年。
在矫正期间,司法所工作人员耐心地与小玲谈心,并劝她一定要继续完成学业。为了让她安心上学,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矫正方案,配合上学时间进行教育矫正;在定期走访中,与其家人和学校老师进行深入交谈。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帮教下,小玲终于下决心与社会青年断绝往来,专心读书,积极遵守矫正规定,时常主动到司法所找工作人员聊天,并积极参加司法所组织的学习教育和公益劳动。
福州市司法局经过5年的探索发现,对于社区矫正人员,不能一味地严厉或一味地宽容,只有宽严相济,才能达到监管的最佳效果,“严”是通过技防和人防的监管手段来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宽”是通过关爱和教育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教育矫治方面,该局实行入矫初始阶段集中教育制度,在福州市曙光教育服务中心实施入矫集中教育,每月分期分批进行,每期3天,截至目前已组织入矫集中教育35期1771人次。同时,利用集中教育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测评,初步筛选出存在心理问题的社区服刑人员160名,并将测评结果反馈给所在单位,便于基层司法所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矫治工作。
组织参观林则徐纪念馆、百年禁毒展及革命烈士陵园、到监狱进行警示教育等,都是该局对在矫人员丰富的教育手段。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集中教育2.4万人次、心理辅导0.3万人次,组织个别谈话教育3.1万人次,组织社区服务2.8万人次。
此外,帮助社区矫正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是避免再次犯罪的好办法之一。福清市司法局不断鼓励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承担安置就业义务任务,目前通过县(市)区司法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认定的安置就业基地达83家,涵盖制造业、加工业、服务业、养殖业、种植业等多种行业,安置就业346人,有效缓解了社区服刑人员就业难问题。同时,福州市还建立未成年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先后有40余名学员顺利学成电工专业,为更好地回归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就业基础。
对矫正对象开展中秋慰问,让这项工作充满了暖意。
社区矫正人员将一面写着“春风化雨暖人心,真情助矫塑新生”的锦旗送到了司法所工作人员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