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十二五”期间农村农业节能取得成效

31.05.2016  11:46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村农业节能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农村能源建设方针,以“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在市政府节能办工作统一部署下,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大力推进以农村沼气建设、新型节油农机具推广、农村太阳能蔬菜温室大棚发展、省柴节煤灶应用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并利用科技三下乡活动、节能宣传周等平台开展节能宣传教育,着力增强农民节能意识,培养良好的节能习惯,加强日常节能管理,切实降低能源消耗。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机械更新换代,着力提高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十二五”期间,全市大力推广高效节油型农机具、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机购机补助机会淘汰更新农业机械,累计示范推广节油型1.45万台农机装备,平均节油10%,全市报废拖拉机约1800台。推广应用植保作业无人直升机4架、风送式高远程喷雾机1台、自走式水旱两用喷杆喷雾机9台、水烟雾两用喷雾喷粉机25台、担架式机动喷雾机166台、背负式弥雾机(18机)216台、背负式电动喷雾器342台,大大减少药液滴漏、农药中毒等现象。

  二是实施两万农户沼气工程建设,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建设各类沼气工程915处,总池容近10万立方米,沼气用户达2.1万多户,受益人口达8万多人,形成年产沼气1128万立方米的能力,年节约标准煤达4.7万吨,减排COD达2.5万吨,减排CO 2 达10.6万吨,生产沼肥30万吨,替代薪柴相当于5.4万亩林地的年蓄积量。通过沼气工程,人居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废弃物得到资源化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再利用。

三是抓好田间清洁安全生产,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28  万亩,建立农药减量控害实施面积22.55万亩。项目实施区每亩可减少农药使用1.6次,减少农药用量150.3克,节约防治成本45.9元;项目区氮肥用量明显减少、钾肥用量明显增加,平均每亩减少化肥投入(折纯)2.81公斤,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利用率平均为30.2%,磷肥利用率平均为26.7%,钾肥利用率平均为46.9%,较常规施肥区分别提高8.7%、5.3%和7.0%,全市共节约化肥  1.75  万吨(折纯),节本增效3.53亿元。

四是积极引导农民建造太阳能大棚设施农业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大力发展规模畜禽养殖标准化工程。 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7.3万台,新增面积15.64万平方米;全市已新建成钢架太阳能塑料大棚面积  4.5万亩。  全市累计新建规模畜禽养殖标准化工程177家。